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食品安全 >正文

创新再传捷报!伊利荣获3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发布时间:2023-01-20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刘铮

  近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公布“2022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伊利集团凭借“减脂乳制品风味提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乳源生物转化新型活性肽的发掘及其共性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优良益生双歧杆菌开发关键技术及产业应用转化”项目,分别斩获一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两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力证伊利科研强劲实力。

  据了解,“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的奖项,下设“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子奖项,其具备提名、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资格,此奖的申报云集了全国众多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该奖项旨在表彰在全国商业行业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推广、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此推动商业行业科技进步。

  多年来,伊利秉持“不创新,无未来”,一直坚持和推动创新战略,紧紧围绕国际乳业研发的重点领域,整合海内外研发资源,从全球视角布设一张涵盖全球领先研发机构的全球创新网络,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和美洲,开展全产业链创新合作,取得了丰硕的实际成效。

  如今,伊利的全球创新网络已经基本完成,在中国、荷兰、新西兰、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15个创新中心,加速构建乳业“产学研用”创新生态。伊利还打造了世界乳业硅谷——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持续汇聚全球乳业创新资源。其中,总部坐落于健康谷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致力于攻克乳业关键瓶颈问题和开发前沿引领技术,已研发出多项国际领先的技术成果。

  此次斩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减脂乳制品风味提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是伊利以国内外具有典型风味特征的常温纯牛奶为研究对象,进行的关于纯牛奶工艺、风味物质、感官及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通过此项目,伊利不仅首次利用人机结合建模实现了风味质量的快速预测,而且掌握了白奶风味的工艺定向调控技术,可通过调整热工艺创制出具有不同风味的灭菌乳,进而满足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喜好度。目前,该项目已完成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科技成果登记,为伊利未来白奶风味的质量控制和风味定向调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同时,此次斩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乳源生物转化新型活性肽的发掘及其共性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是以乳蛋白为原料进行活性肽开发和研究,利用生物酶解技术,解决功能性原料应用特性差、产率低、成本高的关键性难题,实现牛奶价值的最大化,促进产业高质量的发展。目前,该方向已获得1项授权专利,完成1项国内先进科技成果评价,为伊利未来布局功能性乳制品领域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益生菌的研发也是健康食品创新的重要方向,秉持着“让世界共享健康”的梦想,伊利在益生菌的创新研发方向上也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例如伊利历时10年推出的自主研发的益生菌菌株——乳双歧杆菌BL-99,该菌株是益生菌健康品牌全家益®旗下的明星菌株之一,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7项,广泛地应用于益消酸奶、须尽欢冰淇淋、BL-99益生菌粉、BL-99儿童奶酪等多种产品中。其中在BL-99儿童奶酪棒的应用转化收获了中国商业联合会的高度认可,伊利BL-99奶酪棒,每100g特别添加1亿专利菌,调节肠道菌群,妈妈更放心。伊利利用临床试验证明了菌株的功能,解析了菌株的功能机制,并进行了产业化应用,为推动我国益生菌行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对于伊利的创新发展,此前国际乳品联合会(IDF)中国国家委员会名誉主席宋昆冈曾表示:“伊利的成功在于,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发挥全产业链创新优势,持续引领行业发展趋势。”此次斩获2022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是伊利创新实力的体现,也展示了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

  创新是伊利保持长久活力的源泉。未来,伊利将依托世界一流的人才团队和创新资源,持续探索乳品创新科技,打造满足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消费场景的健康产品,以创新推动中国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17600944777。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