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制聚焦 >正文

雷霆“荥”动、“阳”光执行——河南省荥阳法院开展集中执行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28 来源:中国经济与法 作者:庞国强 编辑:陈琳

  本网河南讯(庞国强)为充分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进一步彰显执行威慑力,4月25日,河南省荥阳市人民法院开展雷霆“荥”动、“阳”光执行集中执行活动,打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早上8时,荥阳法院组织执行干警在办公楼前集结完毕,整装待发。“行动开始,出发!”随着执行局长张利萍一声号令,全体执行干警闻令而动,按照既定计划,迅速奔赴各个执行现场。

  行动过程中,执行干警对被执行人逐一“登门拜访”,耐心释法,对拒不配合的被执行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既体现了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又有效推进了相关案件的进展。

  执行现场一:

  王某与成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执行法官多次联系被执行人成某要求尽快履行义务,但被执行人以各种借口迟迟未履行,且拒不到法院申报财产。一大早,执行干警前往被执行人所在单位了解被执行人是否正常工作等相关情况。通过与该被执行人所在单位的部门负责人沟通了解,获悉,被执行人近期因病假一直未到单位工作。随后,执行干警前往被执行人家中查找被执行人下落,但遗憾的是,被执行人不在家。执行干警遂将案件情况告知其家属,并讲明拒不履行义务可能导致严重的法律后果,其家属承诺会及时通知成某尽快到法院履行义务。

  执行现场二:

  某物业公司与王某某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一案,王某某一直拖欠物业费,物业公司多次上门催缴,都吃了 “闭门羹”,无奈之下物业公司将某诉至法院。判决生效后,王某某仍拒不履行义务,物业公司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依法向被执行人送达了相关法律文书,并通过执行查控系统查询到其名下无足额存款。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执行干警来到某小区,见到了被执行人的家人,其家人情绪激动诉说着心中的委屈,“刚搬进来就被盗了,多次找物业公司要求解决此事,到现在都没解决这个问题,这才开始不交物业费。”执行干警一边向其释明相关法律规定,引导其理性对待物业服务,另一边针对业主提出小区存在的安全、安保问题,现场督促物业公司进行整改。最终,被执行人的家人表示理解,双方就物业费用缴纳进行了沟通和协商。

  执行现场三:

  某生态农业公司与某酒店租赁合同纠纷一案,因酒店欠付租金,生态农业公司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判决解除双方的房屋及土地租赁合同,并判令酒店支付生态农业公司租金20余万元、离场日之前的土地占用费及违约金。因酒店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生态农业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酒店支付其各项费用60余万元。在执行过程中,法院多次组织双方调解,未能达成和解。经调查了解,酒店确已无能力经营,酒店内物品占用生态农业公司场地,致使生态农业公司租金损失持续增加,执行干警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将酒店内物品评估、拍卖。在执行行动中,执行局副局长鲁曌霞带领执行干警对酒店内物品进行清点并现场查封。经过一上午的忙碌,终于将酒店内电子屏幕、电脑、办公桌椅、床等物品清点完毕。双方当事人确认无误后在清单上签字确认。

  执行现场四:

  某物业公司与焦某某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一案,因焦某某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支付物业服务费6441元的义务,物业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及时向双方当事人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并积极与被执行人沟通,向被执行人释法明理,并督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在集中执行行动中,执行干警再次到被执行人家中督促其履行义务,被执行人当场履行。该案从立案到履行仅用了三天时间,申请人对法院高效执行表示认可及感谢。

  本次执行行动共拘传被执行人10人,拘留1人,查封电子屏幕、电脑等物品一批,腾房1套,执行和解5件,执行完毕4件,执行到位案款87万余元。

  面对执行之“难”,以善意理念作“解”,每一次高效执行的背后,都是执行干警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良好体现,正义不仅要实现,更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荥阳法院将继续树牢“如我在执”的为民情怀,持续保持执行高压态势,常态化开展集中执行行动,坚决打击各类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确保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兑现。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