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法治前沿 >正文

【新时代枫桥经验】百姓说事诉纠纷、法官说法解心结

发布时间:2024-12-30 来源:中国经济与法 作者:刘璐 编辑:陈茜

  本网讯(刘璐)近日,吉林省敦化市法院额穆法庭“小杨说事”调解室成功调解了一起特殊的民间借贷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修补了亲情裂缝,彰显了司法为民的温度和力度。

  朱二(化名)哥哥朱大(化名)因自家房屋需要修葺,向朱二借款2000元,并写下欠条,一年后朱大因病去世,朱二拿着欠条多次尝试与刘某(朱大妻子)沟通,希望能讨回这笔借款,但刘某以“人死债清”为由,拒绝还款,无奈之下,朱二将刘某诉至敦化法院额穆法庭。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积极联系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了解到双方当事人之前关系较好,且系叔嫂关系,但因昔日催要债款产生的种种矛盾积怨太深,双方之间僵持不下,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承办法官本着一切从当事人角度出发的原则,坚持以“以调为先,以调促和”。将调解现场从审判庭转移到了“小杨说事”调解室,以双方亲情为切入口,安抚双方情绪,以“唠家常”“面对面”进行释法说理,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促使双方逐步缩小分歧。最终,刘某同意当场给付朱二欠款,双方握手言和。

  立足群众小事,办好民生大事。敦化法院额穆法庭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持着“法”“理”“情”相融合和的调解基调,积极创新新型调解方式,走进群众心中,为群众做实事,有效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供稿:吉林省敦化市人民法院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