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法治前沿 >正文

河南省登封市公安:护航高考 | 你们安心赴考 我们全力护航

发布时间:2022-06-08 来源:中国经济与法 作者:袁梦晓 编辑:张苹苹

  本网河南讯(庞国强/冯雅丽)

鲜衣怒马少年时

  不负韶华争朝夕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拉开帷幕

  莘莘学子们迎来了人生中重要时刻

  考场内

  学子们全力以赴

  考场外

  家长们殷切期盼

  河南登封公安

  周密部署 多警联动

  严阵以待 温情呵护

  倾力为高考保驾护航

  为确保2022年高考顺利进行,登封市公安局靠前一步、主动作为,提前谋划组织,部署开展全市高考安保工作,加强安全防范,坚持打防结合,优化服务保障,从严从细落实各项安保措施,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全警动员,全方位为高考保驾护航。

  交警大队

  交警大队加强考点周边交通秩序管理,在考试重点路段设置隔离设施,适时采取禁鸣、临时交通管制等措施,对考点附近易堵路段提前采取交通分流,确保考点周边道路通行安全有序,各考点还配备了警用摩托车,以便及时高效的为考生们提供帮助。

  派出所

  为有效净化考试环境,登封市公安局加强考点周边治安管理,对学校和考点周边出租房屋、旅馆等重点部位、治安复杂场所启动全覆盖治安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面摸排消除可能影响考试安全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

  巡特警大队

  巡特警大队统筹街面警力,定点守护,提高考点周边巡逻密度和频次,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确保考试顺利安全进行。

  户籍

  为进一步做好高考便民服务,各派出所户籍室为考生办理居民身份证开辟“绿色通道”,为考生提供便民服务。

  暖心瞬间

  早上7时许,登封一中考点执勤交警接到求助,对方是一名老师,到学校才发现监考证忘带了,家离学校又比较远,了解情况后交警一中队执勤人员马朝阳立即骑上“爱心助考”摩托车,带着该名老师快速返回家中拿到了监考证,并将老师安全送回了学校。

  6月7日上午8点左右,一名考生突然找到在考场附近执勤的交警一中队民警陈旭豪,焦急的说自己的健康码没有复印,不能进考场,希望交警能帮忙解决。陈旭豪二话不说,接过考生的健康码,立即驾车赶到附近的复印门市帮考生复印好,然后送回,让考生及时走进了考场。

  6月7日上午8时20分许,崇高路派出所副所长屈龙飞,辅警贾真真在实验高中考点执勤时,发现一名女同学在进门处滞留,很无助,屈龙飞,贾真真迅速上前询问,经了解,该女生系外地过来的考生,准考证和手机遗忘在所住酒店,也没有携带纸质的核酸检测码和行程码。马上该进考场,民警见状,迅速驾车送该同学往酒店赶,并通过搜索酒店电话与酒店负责人取得联系让负责人往考点方向送手机和准考证,后在民警的努力下,顺利帮助该女生进入考场考试。

  6月7日上午9时许,嵩阳路派出所户籍室接到市民求助电话:“我儿子在郑州参加高考,但是他进入考场之后身份证找不到了,户籍地是咱嵩阳路派出所管辖,监考老师说下场考试入场必须有临时身份证,我本人在登封,能不能帮忙办理一个临时身份证?”民警刘俞君先安抚家长的情绪,然后告知其尽快来派出所,随即将此特殊情况汇报给治安大队户政中队。秉着特事特办的原则,不耽误考生考试,家长到派出所后刘俞君立即加急制作,10分钟便将临时身份证做好送交至家长手中,上午11点左右,家长打来电话告知身份证已经送到郑州,对嵩阳路派出所户籍民警表示十分感谢!

  6月7日中午12时许,烈日炎炎下一名群众焦急地来到告成派出所户籍室,向户籍民警袁瑞玲反映自己的女儿正在高考,身份证丢失了。听到此情况,袁瑞玲立即启动高考绿色应急通道,一边询问老师身份证丢失的话户籍证明能否参加考试,一边协调户籍室正在办业务的群众,先给考生打印户籍证明,一边安慰考生的妈妈保持平静,不要将紧张的情绪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参加考试。不到三分钟,考生的户籍证明就交到了求助人的手中,保障了考生顺利参加接下来的三科考试。

  高考加油

  乘风破浪的少年们

  请记住

  今日高考不是决定命运的唯一赌注

  只是在足够年轻时体会一次全力以赴

  拼尽全力,迎接这一场人生考验

  登封公安愿你们

  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更愿你们拥有一个美妙的夏天和未来

  永远满怀热爱

  全力奔赴下一场山海

  同学们

  请继续加油!

  供稿: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