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河南讯(庞国强/张苹苹)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疫情,全市公安机关全警停休、返岗驻勤、尽锐出战,争分夺秒为最快时间内圈住封死扑灭疫情战斗着、拼搏着。在战“疫”队伍中,有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的流调溯源民辅警、也有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接处警民辅警、社区民辅警,其中也不乏有我们双警家庭的民辅警。他们战斗“疫”线,无悔付出,用行动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南阳路派出所民警李玉林和辅警吕喆就是众多双警家庭中的一个,夫妻二人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同心战“疫”,克服困难,坚守岗位,在南阳路派出所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和肯定。
李玉林,男,1978年生,中共党员,2007年从部队转业到郑州市公安局,参加公安工作至今,目前为南阳路派出所接处警班组民警,四级警长。
吕喆,女,1981年生,2014年参加公安工作,一直工作在南阳路派出所新同乐社区警务室至今。
“五一”假期,早就答应孩子要在家陪着他们姐弟俩读书写作业的李玉林、吕喆夫妇,还是“食言”了,不得不再次对孩子许下等忙过这阵子一定好好陪着他们姐弟俩的诺言。接到全员返岗的命令后,军人出身的李玉林和已经在警务室工作了八年的辅警吕喆,自觉的纪律意识让二人义无反顾地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按照单位下达的任务分工,迅速走上工作岗位,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肯干肯吃苦,奋战在接处警打防一线。李玉林是一名一直工作在打击犯罪第一线的老民警,从部队转业到公安局上班后,一直在巡特警大队、交管巡防大队工作,路面巡逻、第一时间到达警情现场、处置突发事件、抓捕犯罪嫌疑人,是他十余年工作的日常。2020年10月警务机制改革后,李玉林到南阳路派出所担任治安警,一直在接处警班组工作,可以说还是老本行,每天依旧在接处警、追踪线索、侦办案件的工作中忙碌着。
工作中肯干肯吃苦,是不少同事对李玉林的评价。不论是之前在巡逻中队、还是现在在接处警班组,部队养成的良好习惯使李玉林总是严格要求自己,遇到工作时,总是带头冲锋在第一线,经常是夜里带头值班执勤、夜里加班加点办案件、蹲点抓捕嫌疑人;加班加点的忙碌已习以为常,在班组民辅警队伍中起到了好的模范作用。警改以来,在接处警班组做好处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案件侦破工作中,先后参与侦办上百起治安案件,打击处理50余人,为群众追回被盗电动车、电瓶等数十辆,以过硬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肯定。
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李玉林向以往一样,服从命令听指挥,依然冲锋战斗在第一线,积极参加班组接处警、参加核酸检测点执勤、参加卡点执勤、参与案件侦办,在平凡而又重要的岗位上,忠于职守,履职尽责,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军嫂变警嫂,警嫂入警队,在社区警务一线默默付出。吕喆自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一直在新同乐社区警务室上班,踏实肯干,协助社区民警积极开展好社区日常安全防范、重点人员稳控、各类信息梳理统计等工作,规范建立社区工作台账,为社区警务工作向前开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工作中,她严格要求自己,向自己的爱人李玉林看齐,社区工作样样不落后,积极完成单位和社区民警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在消防安全防范宣传、反诈“金钟罩”宣传、入户走访、流动人口信息登记管理等社区工作中,她总是认真完成好单位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将各项社区警务工作做扎实,在网格辅警绩效考核中取得好成绩,得到单位领导的肯定和认可。在社区警务室,每天和群众面对面,她和同事总是热情接待每一名来到警务室咨询问题寻求帮助的群众,耐心倾听群众反映的问题,积极帮助群众分忧解难,认真细致的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生活中,同是在公安机关工作的吕喆深深理解理解公安一线工作的不易和忙碌,也深深理解着自己的爱人,她主动承担起家务活、辅导孩子功课等家庭工作,当好家庭的贤内助,分担丈夫的压力,鼓励丈夫安心工作,和丈夫一起努力,工作家庭两不误,干好工作也经营好温馨的家庭。
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吕喆和丈夫一样,也是第一时间回到社区岗位,积极参与到小区核酸检测点执勤、人员信息核查等工作中;积极为群众答疑解惑、帮助群众解决难题,为战胜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疫情不退,警察不退”。在全民战“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还有很多像李玉林这样坚守在接处警打防一线的民辅警,像吕喆一样坚守在社区工作一线的民辅警,默默工作付出着,正是大家的逆行而上、辛苦坚守、努力付出,构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为早日战胜疫情提供了坚强保障。
供稿: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南阳路派出所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相关阅读
热点阅读
热点图文
阅读排行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