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河南讯(文/图 庞国强/赵明奇)“今年这么大水,把哪儿都淹了,俺在园区的分红还有没有哩?缴新农合、孩子上学,到处都等着使钱哩。”在舞阳县马村乡湾王村脱贫户王广敏家中,行动不便的她满是疑虑。“嫂子你放心,咱们的园区新入驻了全国一流的大企业,分红马上就到账。”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冲掷地有声地说。
据了解,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让群众过上向往的好日子,马村乡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产业支撑,积极招引优秀企业入驻乡产业园区,实现了家家户户都有特色种植业,集体经济5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的目标,用心用情用力跑出了“党建+产业”的乡村振兴加速度。
想发展必须有龙头,该乡充分发挥党建产业联盟优势,利用组织链织密信息网,通过乡6个产业链党支部多方摸排招商,成功招引胡萝卜种植规模全国第一的企业博特农庄入驻乡产业园区,对园区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实现了园区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要振兴必须靠产业,该乡在对接伊始,就把园区的带贫功能、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功能摆在首要位置,在保证现有带动能力不减的前提下,通过组织链延长产业链,试点先行开展“联村共建”行动,促进集体经济壮大、群众致富增收。在马南村,通过党员带头、细化网格、分包到户的方法,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350亩土地流转任务,全程零纠纷、零信访。明年,这350亩土地将全部种植高品质胡萝卜,可带动该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元以上。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该乡积极探索基层党建网格化新模式,在产业链党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小网格”带动“大发展”,按照每个党员中心户联系5名党员,每个党员分包10-15名农户的原则,建立“支部+小组+党员+农户”四级网格,入户抓防贫监测,及时精准帮扶,下地教农业实用技术,带动群众增收。截止目前,该乡有机蔬菜种植规模已达2000亩以上,高油酸花生占秋作物播种比例超70%,金丝皇菊、食用菌、优质胡萝卜等特色种植业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经营、村级参与、群众共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供稿单位: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委宣传部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相关阅读
热点阅读
热点图文
阅读排行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