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河南讯(文/图 庞国强 王猛)随着电信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滋生出许多利用电信网络平台实施的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并迅速蔓延,成为几种主要新型犯罪手段之一。为提高广大市民识诈防骗能力,筑牢反诈“防火墙”,新密市公安局民辅警深入辖区,不断探索反诈新模式,持续、多形式开展反诈宣传,保障群众财产安全。
姜还是老的辣
10月14日9时,巡特警大队创新反诈形式,大队长张银峰带领大队反诈小组在西大街长乐路西北角开展了“姜还是老的辣 峰哥力量大”反诈知识有奖竞猜宣传活动。反诈知识有奖问答活动紧紧围绕多种常见的诈骗场景,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和观看反诈视频,引导答题者在一问一答的互动中了解诈骗“套路”,辨别诈骗手法。一番沉浸式体验过后,获胜群众便可领取一份精美“反诈生姜”。
巡特警大队通过这样互动问答、观看反诈视频、现场解说等一系列警民互动的环节,让群众在互动中熟悉常见的诈骗套路,提升反诈骗能力,降低被骗风险。
进企业讲反诈
青屏街派出所、超化派出所深入辖区企业,向企业员工通报近期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套路分析宣讲等方式,向企业员工广泛宣传冒充公检法诈骗、盗取QQ、微信诈骗、猜猜我是谁诈骗、退税退费诈骗、虚假贷款诈骗、虚假投资理财诈骗等违法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段、作案方式,提醒大家提高警惕,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网络转账时,需要认真核实对方的身份信息。并引导企业员工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现场演示安装注册过程,提醒员工切实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断学习防范电信诈骗方法,杜绝上当受骗。
供稿单位:河南省新密市公安局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相关阅读
热点阅读
热点图文
阅读排行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