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法治前沿 >正文

河南漯河:舞阳擂响开放招商暨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战鼓

发布时间:2021-10-08 来源:神州网•神州财经 作者:陈帅鹏 编辑:武帅帅

  本网河南讯(文/图 庞国强/赵明奇) “全县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再接再厉,用超常规的工作节奏、超常规的工作举措、超常规的落实力度,迅速掀起开放招商和项目建设新热潮,为加快建设‘三强三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舞阳增动力、添活力。”10月1日,在舞阳县开放招商暨项目建设“百日攻坚”动员大会上,舞阳县委书记王彦民掷地有声地说。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我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10月1日,舞阳县专门组织召开了全县开放招商暨项目建设“百日攻坚”动员大会,下发了《全县开放招商暨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活动实施方案》和《招商引资考评暂行办法》,对开放招商和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活动进行全面部署,重锤雷响全县开放招商和项目建设战鼓。

  该县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树牢亲商、重商、安商的理念,要树立借力借势的理念,积极走出去,学习先进地区开放招商项目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方式方法,千方百计促开放、抓招商、上项目,努力以开放招商集聚发展动能,拓展发展空间。

  该县要求,要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大力推行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和以商招商等新模式。在产业招商上,围绕产业链部署招商链,瞄准县重点发展的产业开展招商,着力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拼图”。尤其是在盐化工产业链条招商上,以医药化工和食品添加剂为方向,盯住龙头企业,谋划配套关联项目,实现从龙头企业到配套项目全链条的引进。同时,发挥金大地、永银、威森等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实施延链、补链、强链战略,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和国际国内百强企业入驻经营,实现“龙头找龙头”“龙头带龙身”的模式,带动现有产业整合提升,实现跨越发展。在园区招商上,积极复制推广豫博医药化工采取“园中园”建设,全产业链招引众力化工、远建化工、福奇药业等医药化工企业入驻的新模式,带动更多企业发展落地。

  为强化责任,该县要求各乡镇、各部门紧盯目标任务,强化工作举措,发扬苦拼实干的作风,迅速掀起抓招商、上项目的热潮。该县将定期召开重点项目建设周例会、重点项目联审联办联席会、现场办公会等,分析研判发展形势,集中解决项目招引和推进过程中的问题。牢固树立全县上下要“一盘棋”思想,把开放招商和项目落地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万人助万企”活动的纽带作用,加强部门之间沟通联系,对重大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由“首席服务官”协助项目单位完善资料、办理手续,努力做到“围墙内”的事情企业办,“围墙外”的事情服务单位办,确保项目尽早开工,早日落地。

  该县专门下发了招商引资“百日大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和招商引资工作意见、考评办法,对开放招商和项目建设的认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树立“以招商看实绩、以招商比高下、以招商论英雄”的导向,推动开放招商和项目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该县要求,全面落实“万人助万企”活动各项工作部署,把扎实开展“利剑护企”专项行动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要载体,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调查问卷、民主测评、从严查处等方式,倾听企业诉求,发现和解决清而不亲、政策不惠等问题,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发展信心。对待批梗阻、惠企政策不落实和个别职能部门吃拿卡要、慢作为、不作为等问题,要铁腕整治、严厉打击。坚持发扬以上率下、以上促下的良好作风,激励全县各级树立“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人人关心发展环境、人人助力发展环境”的理念,用心用情当好“店小二”,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是当前舞阳全局工作的头版头条、重中之重,必须举全县之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以赴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迅速形成大抓项目新局面,努力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项目支撑!”舞阳县委副书记、县长朱暑光说。

  供稿单位: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委宣传部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