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河南讯(文/图 庞国强 武露莹)近日,荥阳警方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反电诈宣传,连续劝阻支付成功挽损,以扎实工作捂紧群众钱袋子。
9月初,王女士接到所谓警方电话,声称王女士涉嫌犯罪,需要通过转账方式保护财产安全。王女士深信不疑,决定转账。豫龙派出所民警接到反诈中心指令后迅速联系王女士,连续通话三十多分钟,耐心讲解披露真相,并及时找到王女士。民警与王女士见面后,面对面耐心讲解反诈知识,讲述类似案例,披露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和诈骗套路,在最后一刻成功止付,避免了经济损失。
9月中旬,田先生接到自称广州市公安局民警的电话,说田先生涉嫌一宗跨国洗钱案件,要求田先生把所有资金全部转入“安全账户”自证清白。田先生半信半疑,但还是点开了对方短信发送的链接准备查看所谓的“拘捕令”。高村派出所民警接到反诈中心指令后,迅速与田先生取得联系,告知他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电信诈骗,并迅速找到正准备转账的田先生进行劝阻。民警向田先生详细披露了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法和幕后真相,现场群众纷纷围过来倾听。讲解完毕后,田先生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差一点蒙受巨大损失,现场群众也表示,今天印象深刻,以后谨防受骗。
9月19日,年近三十的关先生下载了一款婚姻社交软件,正准备按照提示汇款注册会员时,接到了城关派出所民警的电话。原来派出所收到反诈中心指令:关先生手机下载的,是一款诈骗软件。民警一边电话联系关先生暂停汇款,一边迅速找到关先生,当面揭露此类诈骗的手段和真相,讲述真实典型的类似案例,最终及时制止了汇款行为,避免了经济损失。
民警提示:陌生电话不轻信、不明链接不点,凡是陌生人要求转账汇款到指定账户的都是诈骗。如果发现被骗,及时拨打110报警。
供稿单位:河南省荥阳市公安局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相关阅读
热点阅读
热点图文
阅读排行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