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法治前沿 >正文

把反腐败成果转化成政法领域治理效能

发布时间:2021-09-2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杨文佳 文子玉 编辑:刘铮

  纪检监察机关推动以案促改、以案促建

  把反腐败成果转化成政法领域治理效能

  “全区政法干部要汲取深刻教训,尤其是针对执法、司法权力运行中的高危廉政风险点补齐短板,健全机制,确保常治长效。”日前召开的重庆市南岸区政法队伍警示教育大会暨廉政教育报告会上,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结合具体案例提出要求。

  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严惩政法领域腐败的同时,坚持治建并举、标本兼治,推动以案促改、以案促建,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把反腐败成果转化成政法领域治理效能。

  正面激励守初心,反面警示知敬畏。为做实“身边人”的警示教育,江西省新余市纪委监委以公安系统违纪违法案例为“活教材”,拍摄制作警示教育片《警服变囚服——甘于被围猎的公安局长》,督促召开全市公安机关警示教育大会。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将党纪党规学习情况纳入教育整顿督导检查重点项目跟进监督,梳理汇编典型案例,推进处分决定“一张纸”到警示教育“一堂课”的深化,进一步以案明纪、以案释法。

  以案促改,不仅要做好个案剖析,还要对某一类型、某一领域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类案分析”,寻找共性规律,深挖问题根源。福建省福州市纪委监委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梳理上半年全市公安民警违纪违法数据发现,派出所等基层一线执法所队违纪违法问题高发。对此,该纪检监察组深入连江县公安局敖江派出所蹲点调研,针对派出所权力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4方面整改意见,推动解决派出所队伍管理和执法办案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涉案财物管理不规范、接处警不规范等问题,督促配合市公安局抓好顽瘴痼疾专项整治,形成综合治理格局。

  去年以来,浙江省义乌市纪委监委接连查处了市人民法院员额法官楼小康违纪违法案、执行局系列窝串案。针对案件暴露出的法院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队伍管理宽松软等问题,市纪委监委第一时间向市人民法院党组发出监察建议书,督促健全执行款分配、失信限高事项审批等制度,有效化解廉洁风险。

  在浙江省金华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督促下,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专项整改督查组,通过查阅义乌市人民法院近五年党组会议纪要等书面材料、随机抽检2018年以来的申请执行案件等举措,找出七项具体问题症结。在此基础上,开展法院执行团队改革,建立执行干警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定期分析制度,针对执行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梳理廉勤风险点,切实规范执行行为。

  在严惩腐败、推动整改的同时,纪检监察机关督促有关部门将“当下治”与“长久立”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体系,促进整治工作常态长效。

  近年来,孙小果、郭文思等案件暴露出违规违法“减假暂”背后的司法腐败问题,给司法公信造成了严重影响,人民群众高度关注、深恶痛绝。对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司法部纪检监察组与司法部党组开展定期会商,针对案件暴露出的监狱系统突出问题,就强化监狱管理主体责任、推进监狱系统反腐败斗争等提出监督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刑罚执行中司法腐败行为查处力度,对监狱管理领域违纪违法问题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是从源头上预防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重要制度。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最高检纪检监察组将落实“三个规定”情况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通过压实最高检党组主体责任,深化宣传引导,督促健全制度机制等,推动严格执行。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记录报告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重大事项9.9万余件,比去年同期增幅明显。

  “下一步,将推动最高检党组建立健全检察权监督制约体系,进一步细化职责权限,完善内部制约机制。”驻最高检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完善以案促改制度机制,加强对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探索制定廉政提醒工作办法,督促最高检党组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对问题紧盯不放,拉清单、定时限,确保整改落实到位。(记者 杨文佳 见习记者 文子玉)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