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法治前沿 >正文

河南新密:择一城 守一生 你的平安有我在!

发布时间:2021-09-13 来源:神州网 作者:赵京亚 编辑:武帅帅

  本网河南讯(文/图 庞国强 王猛)我静静地走着

  在喧嚣的城市当中

  人们投射过来各样的眼神

  诧异也好

  欣赏也罢

  并不曾使我的脚步凌乱

  因为令我前行的

  不是虚妄的礼赞

  而是直立朝天的信仰

  和正邪交锋的对抗

  择一城

  忠一事

  守一生

  看蜀黍们的暖心时刻…

  大隗派出所

  9月9日晚23时左右,大隗派出所辅警许春凯和任克礼在大隗街巡逻时,看见不远处有一处火光,并闻到了一股刺鼻的烧焦味。许春凯立即前往查看,发现一堆垃圾正在燃烧,火势很大,周围没有一人看管,眼看已经深夜,村民都已入睡,且火势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若不能及时灭火,后果不堪设想。在此情形下,许春凯和任克礼果断进行处置,迅速从警车里拿出2个灭火器,站在垃圾堆中,对准熊熊燃烧的火焰,朝着火势最强部位进行施救,经过十几分钟的强力扑救,火势很快被控制,随后,他们又从附近还在营业的门店借盆端水,将火彻底扑灭。

  巡特警大队

  9月10日上午,巡特警大队民警崔观兴班组等人正在辖区开展巡逻防控时,接110指令称,一群众报警在文峰南路小巷里看到一名老人摔倒,旁边无家属陪同,请求帮助。接警后民警崔观兴带班组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到场后,民警立即上前了解情况,并小心将老人扶起,摔倒老人大概70岁,出门看戏因腿脚不便回家途中不慎摔倒。老人脸上有轻微擦伤,意识清醒,身体无大碍,但受到惊吓一时缓不过劲来,民警详细询问老人家人的联系方式,老人记不清电话号码,只知道住在嵩山大道开阳路交叉口一栋居民楼上,民警搀扶老人登上警车,将老人送到家中,老人家属对民警的暖心护送再三表示感谢。

  9月10日下午,巡特警大队民警吴红涛在巡逻途中接到110指令,一群众报警求助称在西广场北门,有一名小女孩独自在门口哭泣,疑似走失。接到警情后民警吴红涛带领队员王晓天等人立即赶赴现场,到场后,发现一名2岁左右小女孩,满眼泪花。经询问,由于孩子年龄小无法提供自己的住址及父母的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于是将孩子带领至西广场警务室等待家人。不一会,民警便接到指令称有一群众警称孩子走失,描述的特征跟小女孩极为相似,民警立即联系该人到西站警务室查看,半个小时后一男子赶到警务室声称来找其孙女,民警经过查看该人身份信息等证件证实,该男子确实为走失孩子爷爷后,将孩子交还给其爷爷。并提醒老人出门在外一定要看管好孩子,避免为犯罪分子制造犯罪机会。

  9月11日晚上,巡特警大队队员侯幸磊等人在西大街金博大商场路段附近开展电信诈骗宣传工作中,发现一名大约三四岁的男孩在哭泣,且身边无大人陪护,队员侯幸磊怀疑孩子很有可能与家人走失了,便上前查看。由于孩子受惊无法清楚表达家人相关信息,经询问周边商户群众均纷纷表示不认识该孩子,侯幸磊便立即将该情况上报至指挥中心并带领孩子在附近继续寻找家人。终于在走至金博大超市门口时,见到前来寻找孩子的母亲李某,核实其身份后将孩子交到李某手中。李某称其跟母亲一起带着孩子在商场里购物,孩子一不小心走出商场。发现孩子走失后其与母亲心急如焚。李某看到孩子失而复得、安然无恙,对巡特警大队队员侯幸磊连声道谢,并表示今后一定会看好孩子,杜绝类似情况发生。

  9月12日上午10点15分,正在开阳路附近开展巡逻防控的民警刘鹏飞接到110指派的一条警情称,报警人栗女士带领其女儿张某柯(5岁)在楼下买菜时,一不留神,女儿不见了。民警刘鹏飞到场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班组队员王亚博等人兵分几路以栗女士带女儿玩耍地为中心向四周进行寻找,15分钟后,民警在离现场近一千米处的卖菜店铺内找到了走失小女孩张某柯,安全交给栗女士。

  青屏街派出所

  9月9日下午16时,青屏街派出所社区民警许小五在前去居委会工作的路上,发现有一名扶着轮椅的老人闯入了机动车道,眼见车流湍急,老人神情慌张、行动不便,社区民警许小五立即停下车辆,随后小心地将老人扶回人行道上,之后再让车辆通行。许小五担心老人独自一人在大街上不安全,想要送老人回家,但是老人坚持要自己扶着轮椅走回家,许小五害怕老人再次走到机动车道上,就一直默默跟随在老人身后。老人到家后敲响家门,开门的是老人的儿子,许小五看着老人进了家门,并再三嘱咐老人的儿子“不要让老人独自一人外出”,然后向老人的儿子敬了个礼后转身离开。

  供稿单位:河南省新密市公安局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