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法治前沿 >正文

河南舞阳:举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座谈会 专家云集献良策

发布时间:2021-09-13 来源:神州网 作者:赵明奇 编辑:武帅帅

  本网河南讯(文/图 庞国强/赵明奇)金秋时节,丹桂飘香。河南舞阳大地处处展现出争相发展、务实为民的勃勃生机。

  9月11日,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带队的专家组一行,到舞阳考察调研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他们深入企业生产车间、项目建设一线,走进乡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在随后召开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座谈会上,专家们就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谋划、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据介绍,舞阳县地处中原腹地,隶属中国食品名城漯河市,辖4乡10镇,398个行政村,总面积777平方公里,是千年古县、革命老区,是漯河市唯一的省定贫困县,也是省级文明城、卫生城和园林城。舞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夏时置邑,秦时设县,贾湖文化举世闻名,拥有10项世界之最;舞阳农民画蜚声中外,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舞阳盐矿资源丰富,拥有全国品质第一、储量第二、纯度达到98.88%的400亿吨盐矿资源,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盐化工、医药化工主导产业。

  近年来,舞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6年的不懈努力,2018年4月成为全省首个脱贫摘帽的省定贫困县,圆满完成脱贫攻坚政治任务,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舞阳县委书记王彦民说,今年年初以来,全县上下抢抓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和“十四五”规划推进实施的重大发展机遇,发挥盐矿资源、农业基础和文化、交通、生态优势,主动对接中央和省市“十四五”规划,不断调整完善发展思路。特别是在近期召开的县十四次党代会上,县里立足舞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提出了坚持“以盐强县、以农富民、以文增信”的发展定位,着力构建“两城四区两带”的发展布局,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加快建设“三强三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舞阳,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两个翻一番”,再造一个新舞阳的总体奋斗目标。在高树目标的鼓舞和引领下,全县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谋划为先、招商为要、落地为大”理念,躬身入局、真抓实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灾防汛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和“三个一批”活动,不断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持续加快盐化工“三转”步伐,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环保攻坚等工作,实现了各项事业的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实现了“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漯河市副市长乔彦强在座谈会上指出,舞阳作为漯河市的两个县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资源丰富、工业发达。近年来,舞阳县紧紧围绕新时代漯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个一”总体部署,统筹抓好脱贫攻坚、产业转型、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带动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列全市前列,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拥有特大盐矿资源,盐化工、医药化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龙头企业金大地化工公司产值超过65亿元,目前正在实施总投资68亿元的60万吨小苏打等一批生产工艺国际一流、环保水平国内领先的盐化工项目,建成后产值将突破百亿,有望成为漯河的第二个双汇。舞阳县作为省级脱贫摘帽县,在未来几年仍将享受国家在产业发展、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利好政策,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等方面上具有很好的优势。目前,舞阳已经初步确立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全县上下正掀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舞阳的热潮。

  乔彦强要求,舞阳县要学习领会、认真吸取专家们的意见建议,力争使全县的规划更加科学前瞻、符合发展实际,引领推动县域经济实现更高层次、更快速度的发展。希望舞阳县以更大的决心和气魄,锐意进取,奋力拼搏,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座谈会上,舞阳县委副书记、县长朱暑光介绍了舞阳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会前,与会专家先后到该县贾湖遗址、盐泉康养小镇项目、澧河水环境整治项目、百菌园、盐都古城项目、中盐舞阳盐化公司、金大地公司、贾湖酒业集团等地进行专题考察调研。

  供稿单位: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委宣传部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