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法治前沿 >正文

河南郑州:“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一群爱心人士对听障女孩的爱心助力“长跑”

发布时间:2021-09-03 来源:神州网 作者:冯英军 编辑:庞佳丽

  本网河南讯(文/图 庞国强 武帅帅)9月2日,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在河南郑州二七区长江路街道一个居民小区,几路爱心人士在此聚集,汇成暖流,向刚考上高中的一级听力残疾女孩徐文婷送去祝福和关爱。像这样的帮扶,这群爱心人士已经坚持了多年,帮助徐文婷逐渐走出困境、变得阳光开朗,让这个几乎丧失希望的家庭,也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是个四口之家,除了徐文婷听力障碍,妈妈宋爱鲜也是三级肢体残疾,还有个10岁的弟弟上小学,整个家庭仅依靠爸爸徐大伟打零工维持生计。后来徐大伟因为累坏了腰,只能勉强送外卖,生活异常困难。

  但是,徐文婷没有被生活的压力打垮,从小就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多次被学校评为学习小标兵、艺术小明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徐文婷还努力自学书法和绘画,拿了不少国际和全国奖项。

  一次偶然的机会,郑州市残联得知这个家庭的情况后,就把他们带进了小水滴互助中心。据介绍,郑州小水滴志愿互助中心,致力于关爱特困儿童、残疾家庭,先后开展捐书助学、慈善救助等系列公益活动,2016年发起“十帮一”捐资助学活动,即集合十个爱心人士的力量,帮助一个特困学生,每个爱心人士每年出资300元,满足一个孩子每年上学的相关费用3000元。

  听说“十帮一”捐资助学倡议后,曾获“全国文明家庭”“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的郑州警备区现役军人马昕,率先成为帮助徐文婷家庭的10名志愿者之一。后来更是主动要求,“一帮一”全权帮助徐文婷。这一帮就是5年多,并不断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朋友也加入其中。

  “这么多年来,在刘跃亭、霍豫闽、梅丽姐、马昕、王留群和阿迪力等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我们的生活在慢慢变好,两个孩子学习非常用功刻苦,成绩优秀,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这面墙上都是他们得的奖状。”宋爱鲜说,孩子遇到了这么多帮助她关心她的人,让她看到了太多真善美,因此,她也经常帮助班里的同学。记得有次晚上放学下起了瓢泼大雨,女儿被淋得浑身湿透,但她却把大家的学习资料用塑料袋包好藏进怀里,完好无损。

  今年,徐文婷参加中招考试,出于听力障碍和不住校考虑,徐文婷想报考离家比较近的郑州二中,又担心自己的成绩有差距。马昕得知后,辗转找到爱心老师史晨阳给孩子补习功课。“当时史老师刚刚送完高考的学生,身心疲惫,但马昕老师向史晨阳老师说明徐文婷的情况后,史老师欣然接受。”十几天不分昼夜的讲解和陪伴,徐文婷成绩突飞猛进,最终被郑州二中录取。

  在徐文婷家里,大家坐在一起拉家常、嘘寒问暖,像极了多日不见的亲人。大家还给这个家庭送上米、面、油、奶等日常生活用品,浓浓暖意在这个家庭不大的客厅里回荡。

  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模范、“感动二七”人物阿迪力·买买提,郑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市劳动模范王留群和马昕各自捐助3000元现金。阿迪力说:“咱们中华民族都是一家人,接下来你什么都不要想,有困难咱们共同想办法!你把学业搞好,将来去美丽的新疆看一看!”

  马昕女儿马铭悦今年刚考上大学,她拿出自己的压岁钱和整理的一大包衣服,仔细地交到徐文婷这个小妹妹手中:“希望你在高中好好学习、快乐生活,三年后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马铭悦比徐文婷大2岁,因受军人家庭氛围的熏陶,自幼养成了很强的独立自主能力。为了对徐文婷有更好的帮助与引导,马昕让马铭悦和她结成帮扶对子,经常在一起学习交流、带她看电影、不定期过去送些生活用品。马铭悦穿小的衣服、看过的图书都与其“共享”。现场,已经和马铭悦结下深厚友谊的徐文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水杯回赠给这个小姐姐。

  宋爱鲜热泪盈眶,向大家鞠躬致谢: “孩子不幸,但又很幸运地遇到了这么多关心、爱护她的人。不光是物质上的帮助,还有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女儿才会阳光开朗、有今天的成绩,我们一家才会走出阴霾、笑对生活。对大家,我有说不尽的感谢!”

  供稿单位:河南省新密市武装部供稿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