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法治前沿 >正文

河南登封:汛情在前,逆行的荧光黄是最美的颜色

发布时间:2021-07-24 来源:神州网 作者:杨红晓 编辑:武帅帅

  本网河南讯(文/图 庞国强、陈丽君)“同志你好,这里危险,请尽快驶离。”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二中队队长王晓生,正在汛情最严重的路段劝离驾车的群众。

  一道道警戒线、一个个安全警示锥设置在了被洪水冲击的告成大桥处,暴雨一直在下,王晓生立即向交警大队领导汇报后迅速作出反应,兵分两路组织民辅警投入战斗,冲锋至汛情最严重的地段进行交通疏导。

  “我是党员,我先上!”眼看着洪水已经漫上桥面,告成镇大桥汛急,大桥已汲汲可危,人员通行势必会危急生命。王晓生迅速带领队员淌着没过膝盖的洪水,冒着暴雨向着桥面最危险的位置艰难前行,他和队员们用身躯筑牢大桥通行人员的安全堡垒,大雨中那处坚守的荧光黄给群众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

  7月19日始,河南省登封市境内连降特大暴雨,洪水变成了猛兽,肆意横行,直接威胁着全市的各个乡镇、街道、道路交通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按照登封市公安局党委统一安排部署随即启动一级战备,王晓生带领二中队全体民辅警快速到岗到位。

  交警二中队位于登封市卢店镇,辖区涉及卢店镇、告成镇、唐庄镇、中岳办四个乡镇一个办事处,辖区面积广、人员分布密集、交通枢纽非常复杂。在汛情面前,王晓生靠前指挥,身先士卒,站在一线,和队员们一起守护着辖区道路的安全。

  “井湾村塌方!”“塔水磨塌方!”“有车辆陷进淤泥!”“有人车辆抛锚!”......一起起警情接踵而至,王晓生顾不上中队办公室、厨房等多处房间进水,他镇定自若,有序地部署和指挥着队员们防汛救灾。

  7月19日晚,高速因暴雨实施封闭,其他道路也因为大雨损坏或冲毁,导致唐庄镇高速路口附近大量货车滞留。交警二中队在中队长王晓生的带领下,积极做好疏通保畅工作,雨越下越大,到第二天在了解到司机们都没有吃饭后,积极与附近企业沟通,为这些滞留货车司机做顿热饭,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23日8时许,因博许235省道唐庄井湾至巩义界多处塌方,交警二中队购买了方便面和矿泉水送给了滞留的十几辆大车司机,有力保障防汛期间安全工作有序进行。

  7月20日,在博许235省道唐庄镇的农村塌方地点,王晓生亲自带领队员帮助被困车辆的群众修理、推车,及时与当地村委进行沟通,联系铲车,清除塌方路段。连续工作几个小时后,暴雨丝毫未停,他决定在井湾处设卡坚守,如若不然,次生的灾害必然会危急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自己是此处塌方路段唯一的一名党员,更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硬核”坚守以保证车辆及人员的生命安全。

  这一守就是24小时,王晓生让其他队员换班休息,而他自己仍坚守在第一线。

  7月21日,在巡逻到唐庄镇塔水磨村一处塌方路段时,发现一辆抛锚车辆,王晓生立即上前了解情况,经了解得知,该司机刘某已经被困这里一天一夜,一直没有吃东西,王晓生马上拿出车上的水和方便面让其食用,刘某称自己是准备上高速前往新郑,谁知遇上了暴雨及塌方,车辆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行驶了一段轮胎也没气了,自己已经联系了附近所有的修车门市,但是都由于暴雨和附近发生塌方不敢前来维修车辆。王晓生一边安抚驾驶员焦急的情绪,一边帮忙联系修车师傅,并让队员在安全地带警戒,经多方联系,王晓生也向修车师傅说明了情况的紧急性,经过半个小时的联系沟通,最终修车师傅同意前来维修车辆。然而此时雨却越下越大,他不顾自身安危,又同修车师傅进入塌方地带一块帮助修车,历经几个小时才将车辆修好脱离险境。

  7月22日中午11时,王晓生在车上与同事一起巡逻。正在谈论防汛情况的时候,同事发现王晓生突然不回话了,回头一看才发现,王晓生竟然坐在车后座睡着了,同事们也想让他好好休息,就没打扰他,但没过几分钟,王晓生就被手机铃声惊醒,打完电话后,就催促赶紧回队上,同事让他再多休息会儿,他却说:“眯这一会儿就行了,可美!还得去其他村巡逻呢。”

  目前,郑少高速唐庄站、盐洛高速卢店站已开通,王晓生同志又将有限的警力分布在两个高速路口分流疏导车辆。

  汛情在前,警察不退。王晓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他用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默默地守护着辖区道路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平安。

  供稿单位: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