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法治前沿 >正文

河南新密:走,蜀黍带你去安全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1-07-23 来源:神州网 作者:赵京亚 编辑:武帅帅

  本网河南讯(文/图 庞国强、王猛)

  道路疏通

  解救被困人员、车辆

  转移群众

  排查隐患

  ……

  哪里有险情

  哪里就有蜀黍的身影

7月20日13时

  河南省新密市城关镇东瓦店村双洎河沿岸4组5组群众被困家中,因河水不断上涨,整个村子已经被洪水围困,一楼的房屋有一半淹在水中,水位还在继续上涨,多户村民被困家中。而所有被困的人员当中,有一半以上是老人和小孩,行动不便,这给救援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城关派出所民警只能背着孩子、搀扶着老人抓紧时间撤离。期间,救援民辅警多次被大水冲倒,危险重重,最终经过二十多小时紧急救援,成功将两组500余名群众带离河道,沿村西侧山路转移至西瓦店小学安置妥当。

  7月20日15时

  由于道路被洪水冲断,袁庄派出所、米村派出所、巡特警大队民辅警步行进入辖区山林搜救被困人员,经过多天持续寻找,7月21日下午,米村派出所副所长王铁辉班组在米村镇温庄村成功解救被困群众3人。

  7月20日20时

  牛店派出所接110指令,在牛店镇谭村湾河道与打虎亭娘娘庙相交路有7名群众被困在车中。民警杨建接警后带领辅警丁宁飞等四人沿打虎亭村北边河道旁公路向东搜索,大雨导致车辆不能通行,看到群众时积水已经没过膝盖,在距被困群众100米,杨建、丁宁飞在试探过水深后为确保救援人员安全,让大家穿上救生衣,携带绳索和救生圈继续靠近被困群众。到达群众身边后将7名群众使用绳索固定,当时降雨量很大,路面水位持续、快速上升,水的流速极快,在返回途中水位已没过大腿。最终,经过近四十分钟救援,成功将7人救出并转移至安全区域。

  7月20日20时

  牛店派出所接110指令,在牛店镇谭村湾河道与打虎亭娘娘庙相交路有7名群众被困在车中。民警杨建接警后带领辅警丁宁飞等四人沿打虎亭村北边河道旁公路向东搜索,大雨导致车辆不能通行,看到群众时积水已经没过膝盖,在距被困群众100米,杨建、丁宁飞在试探过水深后为确保救援人员安全,让大家穿上救生衣,携带绳索和救生圈继续靠近被困群众。到达群众身边后将7名群众使用绳索固定,当时降雨量很大,路面水位持续、快速上升,水的流速极快,在返回途中水位已没过大腿。最终,经过近四十分钟救援,成功将7人救出并转移至安全区域。

  7月21日8时

  暴雨过后,城区积水散去,但因暴雨导致的淤泥、碎石等杂物被冲到路面上,严重影响过往车辆及行人安全,新华路派出所民辅警在巡逻过程中发现此情况,迅速组织警力进行清障作业,成功消除安全隐患,道路恢复畅通。

  7月21日9时

  森林警察大队负责人梁振华带队正在郑登快速路与未来大道交叉口指挥交通、疏散群众,一位身穿“塑料袋”上衣的群众上前求助,称其是登封人,在20日下午开车去新郑,途径此路段时车被水淹,其下车爬至路边树上,手机等随身物品都在车上,车被大水冲走了,自己全身衣服已经湿透,也身无分文,请民警为其找身衣服。了解情况后,梁振华立即与登封市公安机关联系,并通过该男子居住地辖区东华镇派出所联系上其家人,向其家人报了平安后,在附近店铺为男子购置了衣物,将其带回单位休息,并提供了泡面和热水,等待其朋友来接。

  7月21日14时

  牛店派出所所长杜书强带领民辅警到辖区受灾比较严重的牛店镇寨脖村巡查灾情时,发现有几户村民被困在家中。为安全起见,村民必须尽快撤离,但是道路被暴雨冲刷下来的泥土、沙石淤堵,路边的树木翻倒在路中间,老人和孩子很难通行。杜书强在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后,背起孩子便往外走,踏着淤泥,将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

  7月21日18时

  曲梁派出所民警在排查险情中了解到,由于辖区河流坝塘水位猛涨,沿河村庄大樊庄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曲梁派出所负责人于洪超立即带领人员火速赶到该村,协助村干部开展人员疏散工作。在现场,民辅警挨家挨户排查未撤离人员,背老携幼,涉水解救,使群众脱离险境并帮助转移重要财物。7月20日至22日,曲梁派出所民辅警救助遇险人员35人,救助遇险车辆12辆,安置躲险群众12人,疏散群众800余人。

  7月21日23时

  由于连续降雨,洪水阻断多条省道、县乡道路,20余名外地大货车司机因无路可走,被滞留郑登快速路与长乐路交叉口等处一天一夜,交警大队长李照恒巡查时发现这一情况,立即安排辖区七中队深入各受阻路段为滞留驾乘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为他们送去了方便面、干脆面、矿泉水、开水等“暖心食品”,解决了滞留驾乘人员的吃喝问题。

  供稿单位:河南省新密市公安局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