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爱心公益 >正文

育才兴国:505三十多年践行神圣使命

发布时间:2024-01-05 来源:长城网 作者: 编辑:

  505奖励境界高远

  一家驰名的企业,创建至今三十年多年来,先后在大学、科研院所、体育、卫生、老龄人、残疾人、科协、作协等设立了一系列奖励基金,还捐资兴建了7所希望小学、创办了一所505大学,一如既往,矢志不渝地为育才兴国殚精竭虑,践行着神圣使命。

  这个企业,就是陕西咸阳505集团!

  505来辉武总裁一贯倡导为国培养人才,把人才的培养提高到国家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和实践。他经常讲:国与国的竞争,其实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故人才的培养,关系国家民族的振兴。

  “我认为现代企业的形象不仅在于科学管理,优质高效,更重要的是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时时事事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的国家还不够富裕,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困难,这就需要每个人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1994年12月21日在西北大学505奖学金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505企业自创建至今,虽历尽各种艰难困苦,饱尝各种辛酸苦辣,依然坚持大力支持各种社会公益事业,设立了一系列505奖励基金,并以多种形式奖励、支持人才的培养。

  来辉武总裁反复强调,人才乃强国之本。企业成在用人,败在用人。

  505奖励设奖范围广泛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505的奖励,以教育为主。505先后设立:陕西505教师奖励基金,西北大学奖励基金,西安医科大学505奖励基金,西安交通大学505奖学金,延安大学505教育奖励基金,北京大学505中国文化奖,北京中医药大学505科研教学奖励基金,中国作协中国报告文学505杯奖励基金等。

 

  505奖励的突出特点是重奖创新型人才,面向基层奖励基础研究人才广泛。

  505奖励获奖人数众多

  时光追溯到1991年6月13日,505捐资100万元在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中设立了“505奖学金”,每年有25%的博士生获得奖励。

  1994年三所大学的获奖情况:

  西安交通大学505博士生奖学金有24人获得一等奖,55人获得二等奖。1995年度评奖获奖人数增加,一等奖达50人,二等奖达80人。

  西北大学505奖学金获奖的有优秀研究生10名,优秀本科生49名,优秀留学生2名,优秀专科生9名,单项奖13名。

  西北政法大学教师505奖金获得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2名。学生505奖金获得者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

  1995年5月10日,首届中国报告文学505杯奖励基金在北京颁奖,22部作品获奖。

  同期,《人民日报》505杯新闻摄影比赛如期举行,505陕西新闻奖年度奖也颁奖,获奖人数创历年之最。

  1995年5月30日,第二届延安大学505奖励基金颁奖。38名优秀教职工,25名优秀大学生获奖。

  在第二届505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有466名中学生获奖,258名教师获园丁奖,111名教师获组织奖。

  505神功保健知识竞赛获奖特等奖1名,

  一等奖5名,二等奖25名,三等奖80名,优秀奖500名。

 

  三十多年来,获得505奖励、资助者,成千上万,举不胜举。

  505奉献社会的不只是驰名中外的505神功元气袋及其系列产品,而且还在弘扬着505精神。

  505奖励社会效益显著

  1995年1月21日,有位领导在视察505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盛赞505的贡献,纵论505精神。28年前,那段慷慨激昂的话,激励了505上下员工,在此后的发展大健康事业服务于民的同时,践行公益奉献精神。

  彼时,这位于春节前夕莅临505的领导说:“首先,我向辛勤工作的505全体员工拜个早年!505人在来辉武同志的带领下,按照党和政府指引的方向积极开发医药保健品,为人类健康事业,为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向你们表示感谢!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进一步搞好经营管理,开拓国内及国际市场,把你们的产品销往全国和世界,不仅为中国人民,也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新贡献!”

来源:http://news.hebei.com.cn/system/2023/04/20/101137227.shtml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17600944777。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