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环境生态 >正文

黑河湿地首次发现“鸟中国宝”东方白鹳

发布时间:2025-03-1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编辑:杨姗

  在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批候鸟正陆续回归或北迁。保护区的鸟类监测员又展开了定期监测工作,具体是如何开展的呢?

  早上8点,水库及浅滩附近的鸟类活动变得相对频繁,湿地鸟类监测员的工作也开始了。每次开展监测工作,他们要从东到西走遍35个样线和样点,记录目之所及的所有鸟类。

  张掖黑河湿地动管科监测人员 单国锋:主要是在现场观察鸟类的种类、数量、成幼比例、性别比例,以及栖息地的破坏的程度和鸟类受干扰的程度。

  观鸟镜、长焦镜头、望远镜,这些是鸟类观测需要的基本工具。除了这些,还有保护区的湿地智慧监测系统,它覆盖了黑河湿地的13个重点区域,不仅可以实现24小时监测,还能辅助人工查漏补缺。正是这套系统在本月发现了“鸟中国宝”——东方白鹳的踪迹,这也是在黑河湿地首次发现东方白鹳。

  作为中亚候鸟迁徙通道的关键驿站,黑河湿地承载着国内最大规模的黑鹳种群。为了减少黑鹳在繁殖季的生存压力,保护区对黑鹳的栖息地环境进行了进一步优化。

  张掖黑河湿地动管科监测人员 单国锋:我们通过这几年的监测,发现黑鹳在五六月份时觅食比较困难,因为此时河道里的鱼和水都比较少。因此我们营造这样一个生境,在里面投一定的鱼食,在其他地方也将灌木或者乔木栽植起来,利用植被对它进行遮挡和隐蔽,这样它的栖息地就完整了。

  翻开监测记录本,上面记录着监测员们日复一日对当地鸟类的观察数据。看似枯燥的数据,实则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石。

  张掖黑河湿地动管科监测人员 单国锋:这个工作有时候很枯燥,也很平凡,但是我觉得它意义还是比较重大的。通过这些监测数据的积累,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出台政策的依据和管理措施的依据。

  随着对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当地生态环境日趋向好,吸引了大量鸟类来此栖息和繁殖。至2024年底,保护区共监测发现鸟类245种,其中有黑鹳、彩鹮、遗鸥、金雕、大天鹅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57种,较保护区成立之初累计新增鸟类90种。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