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环境生态 >正文

浙江舟山:打造石化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标杆

发布时间:2023-04-25 来源:中国网 作者: 编辑:许辉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位于舟山市岱山县鱼山岛,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2022年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石化基地实现加工原油3702万吨,工业产值2314亿元,全口径税收总额515亿元,进出口总额2008亿元,工业增加值绝对增量占浙江省的11.7%,牵引舟山市GDP增速达8.5%,高居长三角41座城市之首,为稳住全国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日,由舟山市政府主办的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示范建设项目启动会暨“院士专家看绿色石化”活动在浙江省舟山市隆重举行。此次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高翔院士领衔,汇聚了浙江大学、白马湖实验室、浙大能源设计院、中国工程院产业基础能力发展战略研究院、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浙江省海洋科学院、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海洋大学、DSS+可持续解决方案等国内知名科研机构与单位,共同谋划推进一批石化行业绿色低碳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以期在舟山这个中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基地探索石化行业减污降碳的实践道路,努力打造石化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标杆。中国工程院院士应汉杰,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以淼,舟山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毛江平出席启动会并就绿色石化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高度认可舟山基地过去的建设成效并表示,舟山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期待该项目能够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高标准擦亮环保底色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舟山基地作为国家七大石化基地之一,4000万吨/年炼油、420万吨/年乙烯、880万吨/年对二甲苯的炼化一体化生产规模为全国之首、世界领先,同时也是首个赋予打造绿色发展标杆的石化基地。

  舟山基地建设以来,始终坚持“国际一流、绿色环保”的理念,污染物排放便主动执行最严标准。一体化项目及配套工程废气、废水排放浓度均在规划阶段主动提档从严执行国内最严限值,业优于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的环保标准。其中,工艺加热炉为国内首次采用超低氮燃烧技术,乙烯装置为国内首次进行脱硝处理,均达到国内最严排放水平;废水排放标准为国内最严,主要指标均优于美国和新加坡。在环境管理方面,舟山基地率先在全国石化园区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自2019年起每年开展评估工作,定量化反映生态化建设水平,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建设与持续修编及试运行在全国同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舟山基地还率先开展环境质量背景值跟踪监测,投入超3000万元建设环境空气监测监控系统,用扎实的数据来擦亮环保底色,连续几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基地项目建设投产以来未对整个区域的大气环境造成明显影响,舟山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国第三水平。

  二、高起点推进工艺革新

  舟山基地按照先进的“分子炼油”理念,遵循“减油增化”发展趋势,运用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实现最大程度“吃干榨尽”,最大化原子经济性。在能源系统优化方面,舟山基地充分发挥炼化一体化程度高、规模效应大的优势,通过基地空间合理布局和能源梯级利用,其中主装置炼油、乙烯、PX能效水平达到或优于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在“减油增化”的进程中,舟山基地主动采用了被中国工程院评价为“21世纪石化行业颠覆性技术”的浆态床渣油加氢工艺,实现利用“最差的渣油”最大化生产最优质的产品,从而实现了目前国内“减油增化”的最高水平。同时,通过先进工艺和系统集成优化实现C1、C2、C3、C4、C5/C9组分的吃干榨尽、物尽其用。在资源化协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舟山基地首次回收利用EO/EG装置高浓度二氧化碳作为DMC和聚碳酸酯装置原料,协同削减“三废”和碳排放。

  未来在示范建设中,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将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推广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模式,完善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高效绿色低碳生产。

  三、高质量引领行业发展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还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拓展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产业协同和创新发展,高水平谋划、高起点对标、高标准建设谋划基地三期项目,为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智能化的绿色石化基地做出新的贡献。项目将通过对石化基地开展系统性、体检式梳理,全面对标国际国内先进石化基地,开展现状评估,总结经验,明确提升路径;开展水效、能效、碳效、VOCs污染防治等7个专题研究,对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回收与高价值利用、LNG冷能与炼化项目耦合集成炼化与能化产业耦合、碳效领跑技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10个重大专项进行集成创新和前瞻性研究;谋划推进零碳制氢、LNG冷能利用、IGCC多联产等一批绿色低碳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及污水“近零排放”、百万吨级CCU等示范工程建设,打造一批系统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引领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绿色高质量发展,努力把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打造为中国乃至世界石化产业标杆。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