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反腐倡廉 >正文

瞭望 | 向下向严向智——山东“镇村审计”新模式防范基层“微腐败”

发布时间:2024-01-24 来源:新华网 作者:袁军宝 王志 编辑:吕亚静

  通过工程审计,圣西二村项目造价从预估的61万元缩减到48万元,为村里节约13万元。“既确保了好事办好,又避免了村集体资金浪费。”

  2022年以来,清河镇审计办参与所有村的重点工程招投标,从立项、签合同、资金拨付、工程验收全程参与。“财务公开让群众明明白白,不留一笔糊涂账,平均每年为各村节约开支10多万元。”

  审计监督全覆盖助力农村信访举报减存量、遏增量。2021年、2022年,惠民县涉农资金信访举报量同比分别下降32.35%、72.5%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袁军宝 王志

  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山东调研发现,为消除监督盲区和死角,山东省探索镇村审计新模式,向“下”延伸监督触角,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向“严”审计紧盯权力运行,全流程监管工程项目,向“智”打通数据壁垒,“如影随形”堵塞审计漏洞,有效防范基层“微腐败”,巩固农村稳定发展之基。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姜楼镇审计工作人员在进行“三比鉴”信息录入(2024年1月17日摄)王军摄

  向“下”延伸审计监督触角

  在滨州市惠民县姜楼镇圣西二村养老服务中心,几名老人正悠闲地下棋聊天。2021年,圣西二村准备建设养老服务中心、村健身广场等设施。从工程报备起,姜楼镇审计办公室就介入并跟踪审计,审计人员详细核算土石方、钢筋、机械租金、人工费等所有支出项目。

  作为惠民县最早成立的镇审计办,姜楼镇审计办4名审计人员均有大专以上学历,包括2名审计师和1名会计师。通过工程审计,圣西二村项目造价从预估的61万元缩减到48万元,为村里节约13万元。“既确保了好事办好,又避免了村集体资金浪费。”镇审计办主任丁纯岩说。

  “镇村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也是护航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滨州市审计局局长扈献民说,惠农资金、民生工程等直接在镇村层面落实,必须下沉力量才能强化对这些领域的监督。

  随着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公共财政陆续加大对乡镇的倾斜力度,乡镇财政资金收支规模日益增大,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对乡镇资金、资产、资源及权力运行的监督职能,显得愈加重要。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惠民县村多、农村人口多、耕地面积大,涉农资金量大面广、监管难度大。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度,惠民县财政拨付的各类涉农惠农专项资金达7.4亿元,发放到群众手中的惠农补贴19项、涉及资金4.3亿元,全县1283个自然村集体资金收支71万多笔、共计约20亿元。

  “涉农资金问题引发的农村信访举报和基层‘微腐败’问题易发多发,成为影响基层改革发展稳定的堵点和痛点。”惠民县委书记王玮说,审计力量下沉基层,将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最末梢,跟进民生项目和资金的“最后一公里”,有助于把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铲除。

  为了畅通基层审计末梢,山东多地对镇村资金管理和运行进行常态化“经济体检”,推动提升基层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助力提升镇村审计水平。

  以惠民县为例,为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惠民县在每个乡镇设立审计办,各配备3到5名专业审计人员。在惠民县清河镇审计办,主任杨梅就具有高级会计师、审计师职称。从2021年起,该审计办将村级资产管理、财务收支、债权债务、惠农扶贫资金落实等纳入审计督查范围。“目前已经完成了对全镇6个联村59个自然村的两轮审计督查,查出问题1021个,梳理形成工作意见536条。”杨梅说。

  清河镇对村级支出实行先审计后入账,2021年以来镇审计办已审核支出569笔,合计金额4300多万元,累计发现报账手续不完善、金额不符等问题351个,已全部整改完毕后入账。“‘审计查体’无病防病、有病早治,有效规范了村务。”清河镇富刘村党支部书记刘佃伦说。

  惠民县审计局局长翟佃爱说,围绕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工程、项目资金等问题,惠民县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内部审计新模式,有效消除监督盲区和死角。

  审计整改成效显著朱慧卿图/本刊

  向“严”审计紧盯权力运行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建设项目日渐增多,各项审批权限逐步下沉,村干部的“微权力”增多,特别是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村级“三资”管理、村级采购事项等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微权力”,存在权力寻租空间。

  德州市审计局局长李淑华说,过去对镇(街道)、村(社区)的审计力量难以覆盖,“蜻蜓点水”式的审计又审不透。审计监督全面覆盖,“如影随形”式监督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有利于从源头预防和整治基层“微腐败”。

  审计监督既要全覆盖,更要抓重点。工程建设领域一直是基层腐败问题的重灾区,山东多地基层审计将工程建设项目作为监督重点,实现全流程监管。

  以惠民县为例,当地对村级账目超过1万元、镇级超过3万元的项目实行审计全覆盖,涉及项目立项、招投标、施工过程、竣工决算等各个流程,对工程全进度实时监督,发现问题立整立改。

  2022年以来,清河镇审计办参与所有村的重点工程招投标,从立项、签合同、资金拨付、工程验收全程参与。“财务公开让群众明明白白,平均每年为各村节约开支10多万元。”清河镇党委书记李鹏说。

  近两年来,姜楼镇审计办共审计镇级工程135宗,审计资金2333万元,审减资金276万元;审计村级工程72宗,审计资金392万元,审减资金64万元,防范“三农”项目建设过程中以权谋私、偷工减料、损失浪费等问题,保障工程项目的安全,提升镇村经济建设的质量。

  “在镇审计办的监督下,村里修路每平方米路面用多少块砖都清清楚楚,让‘微权力’运行阳光透明、群众信服。”姜楼镇西牛村党支部书记牛兴亮说。

  2022年以来,惠民县各镇办共审计镇级工程771宗、村级工程186宗,涉及资金近百亿元,以一双双“有形的手”确保财政支出合理、工程进度有序、工程质量过关、工程结算有据,督促项目建成“安全工程”“贴心工程”。

  在防范基层“微腐败”的同时,基层审计积极发挥“审帮促”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做好审计监督“下半篇文章”,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建设。

  在德州市德城区,广川街道审计部对各社区进行全方位审计监督。“过去,一些社区财务管理不规范,特别是集体资产出租、处置等不公开、不透明,给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带来挑战。”街道党工委书记韩红敏说,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堤岭社区沿街门市出租改为竞价方式,一年出租收益较过去增加了97万元。

  德州市德城区审计局局长邢建红说,镇街审计是畅通审计主动脉的“毛细血管”,通过发挥审计常态化“体检防病”作用,可当好村居“三资”管理的“看门人”、小微权力运行的“监督人”、人民群众利益的“守护人”。

  向“智”审计助力精准监督

  传统审计模式多是事后审计,往往因“生米煮成熟饭”,后续整改难度加大。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政务服务”理念,2022年惠民县上线“数智化审计平台”,通过跨部门、跨领域大数据关联比对分析,让数据多跑路,实现事前预警、全程跟踪、有错立改,大大提升审计质效。

  数据共享“一网统管”,破除“数据孤岛”。翟佃爱说,平台设置村资产台账信息库、村财务账目信息库、村干部职权及亲属信息库、合同台账信息库、议事决策数据库等31类比对数据库,实时抓取和导入纪委、信访办、农经站等其他平台数据。审计人员登录系统,就能跟踪到县里拨到镇、村的每笔资金运转情况,解决过去“数据孤岛”影响审计效果的问题,减少翻查发票、单据、账目的工作量。

  全流程电子台账化,“一键提醒”补漏洞。惠民县“数智化审计平台”对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财政审计、民生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等实行数字化全流程管理,并按照项目类别设置监督节点,如果资料审核、集体决策等关键环节不开展,其他环节将无法运行。针对平台汇总形成的“审计发现问题清单”,相关部门按照问题清单进行整改,若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系统自动“一键提醒”。

  “智慧审计”精准预警,“一键锁定”风险隐患。丁纯岩告诉记者,通过大数据比对,平台对同一施工企业长期中标本地区项目、不按合同拨款、超出支付能力盲目立项、干部亲属领取项目资金、干部中标项目等问题自动预警,审计人员快速锁定问题,及时跟进精准核查。

  2021年以来,惠民县内审机构共开展财政财务审计项目1576个,项目资金7.7亿元,涉及管理不规范资金1.7亿元,推进问题整改785项。

  “未设立审计办之前,镇里涉村‘两委’班子及个别干部经济问题的信访量居高不下,报销资金‘顺手揩油’‘报后私用’问题时有发生。”姜楼镇党委书记李小涛说,全镇涉及财政资金的信访量已由2018年的100多起下降到2023年的5起。

  审计监督全覆盖助力农村信访举报减存量、遏增量。2021年、2022年,惠民县涉农资金信访举报量同比分别下降32.35%、72.5%。在2021年村“两委”换届中,全县14个镇办未出现因村干部经济问题引发的信访。

  “镇村审计弄清楚了陈年旧账,群众少了疑惑、多了亮堂、解了疙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农村社会更加稳定。”王玮说。

  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王赛男说,镇村审计重点聚焦工程项目实施、集体“三资”管理和“一肩挑”人员行使权力情况等腐败易发领域,扎紧了“微权力”笼子,提高了“免疫系统”防护力,促进了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和“微权力”规范运行。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17600944777。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