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河南讯(庞国强 王猛 武露莹)张建峰,1970年6月出生,新密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92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2007年以来一直在基层派出所工作,现为新密市公安局米村派出所民警。15年来,他像“老黄牛”一样扎根基层,由于工作表现出色,曾多次被新密市公安局评为“公安工作先进个人”。
知非之年 当仁不让 “精心耕耘”责任田
张建峰平日言语不多,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黝黑的肤色、浓密的眉毛,笑声爽朗,一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很有亲和力,整齐的制服显得他精神十足,15年里如同“老黄牛”一样,奔波在自己的“责任田”里,默默坚守。
十五年如一日,张建峰时刻把群众装在心中,让老百姓感受到平安,这永远是他的头等大事。每一起调解、每一次安全普法,他都当仁不让,把多年公安工作经验运用到维护社会稳定的方方面面。他主动对接各村组,建立“社会矛盾纠纷信息联络员”工作群,及时关注辖区动态。同时,为切实增强辖区群众防范电信诈骗能力,保护群众财产安全,及时排除不安全隐患,他深入辖区街面、村组,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介绍反诈常识、解答疑难问题等方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利用与村组建立的微信群,经常推送反诈宣传视频和链接,介绍常见诈骗手法,提醒群众不要贪占小便宜,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信息,不向陌生人透漏自己及家人的身份证信息、存款、银行账号等事项,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与亲属、朋友等沟通商议或拨打报警电话,谨防上当受骗。现在,辖区治安环境安定,群众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这也是“老张”最大的心愿。
一腔热忱 甘于奉献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派出所工作繁碎多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张建峰作为一名社区民警,除了完成繁忙的社区警务工作外,带着深厚的感情,还主动肩负起了户籍、接处警及服务群众等工作。
在户籍工作中,他坚持一周三次实地仔细核查户籍异常人口信息,及时了解辖区人口的动态情况,强化基础信息采集,力求户籍人员“凡进必登、凡进必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他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一把尺子,以“热心、真心、细心、耐心”擦亮窗口工作,用一件件暖心事,让群众感受到了“有温度”的服务。
“张警官,我弟弟在米村矿院的疗养院住院,身份证、医保卡丢失了,好多医疗手续办不了,因年龄大,行动不便无法去派出所办理,这可咋办呀……”王大婶来到派出所户籍室向民警求助道。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接到求助后,张建峰带上设备来到矿院疗养院,因王老先生行动不方便,又坐着轮椅,给拍照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对此,张建峰耐心指导,一遍遍摆正王老先生姿势,不停地抓拍调试,最终成功为王老先生采集到了合格的身份证照片。采集到照片信息后,张建峰立即返回派出所,上传资料,加紧办理身份证。户籍民警亲自上门办理身份证,为王老先生解决了急事、难事,赢得家人点赞。
张建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日复一日发扬“老黄牛”精神,以一颗初心、忠心、爱心、恒心细耕基层“责任田”,几十年来敬业奉献的精神,就像一面旗帜,激励着那些奋战在公安工作一线的干警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供稿:河南省新密市公安局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热点阅读
热点图文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