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正文

小山村的致富大计

发布时间:2022-05-09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桃熊 编辑:刘铮

  5月的太行山上,满目青翠,在河北省赞皇县松会村,山上湛蓝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断将光能转化成绿色电能,“流”向这座小山村。葡萄大棚里,村民正打理着新发的嫩芽,满眼都是收获的期待。

  松会村鸟瞰图(受访者供图)

  “以前的松会村,可不是这个模样。”看着眼前的繁荣景象,松会村的老支书路振岗无限感慨。

  松会村是水库移民村,地处太行山南麓深山区,土地贫瘠。过去村里缺少支柱产业,2015年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一半村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转机始于2016年。国网赞皇县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入驻,开始了对口帮扶工作,工作队与村两委开始谋划松会村的“致富大计”。

  想脱贫就要有产业支撑。松会村三面环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合种葡萄。驻村工作队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将发展葡萄产业作为松会村的脱贫项目。

  “种葡萄能致富?”为了打消村民顾虑,驻村工作队组织村民到邢台前南峪村、秦皇岛昌黎县等地考察学习。

  “走出大山才算开了眼界,这葡萄里藏着大门道,种好了真能发家致富。”回到村后,村民张淑珍不顾丈夫的反对,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除草、施肥、打尖、摘心、蔬果……小小葡萄园承载着张淑珍脱贫致富的希望,她每天恨不得住在葡萄园里。

  张淑珍的葡萄园喜获丰收(受访者供图)

  2017年秋天,松会村的葡萄喜获丰收,全村60多亩的葡萄通过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售一空。张淑珍收入1万多元,最初反对她的丈夫,也开始一起打理葡萄园。这一年,靠种葡萄,这个小山村实现了整体脱贫。

  2018年3月,赞皇县调整驻村干部,新一届工作队接过“接力棒”。为了不断做大葡萄产业,新一届工作队帮助注册“松会葡萄”商标、打造文化长廊、增加葡萄品种,拓宽增收渠道。

  在念好“葡萄经”的同时,新一届工作队又协助跑办村集体光伏扶贫项目。2018年6月,308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现在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

  “眼下,俺家种着近两亩的葡萄,年收入能有四五万元。俺家的葡萄甜,日子更甜!”手里有了钱,张淑珍把老房子装修一新,还置办了全套的家电和家具。

  “村里的葡萄产业要想再上新台阶,还得延长产业链。”松会村党支部书记路彦菲说,村里正在谋划采摘、观光、休闲、农家乐为一体的葡萄特色产业。

  村民路振英把家里闲置的房屋粉刷一新,开起了农家院,做起了大锅菜、烙饼等赞皇特色小吃,招待来往的游客,年收入能有三四万元。

  松会村从脱贫到致富,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2021年松会村葡萄相关产业产值达83万元,人均年收入1.1万元。同年冬季,村里建设了12亩葡萄大棚,可将葡萄成熟期提前20余天,预计每亩可增收1万元。

  看到松会村种葡萄致了富,周边的村子也纷纷效仿。目前,以松会村为中心的葡萄产业带初步形成,种植面积1000多亩。

  山还是那一片山,人还是那一方人。随着百姓思想的转变,一条康庄大道正在山村人民的眼前愈发清晰。(记者刘桃熊)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17600944777。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