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三农 >正文

【我在现场】稻田里的玄机

发布时间:2022-10-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高建进 编辑:张君

  【我在现场】

  福建省浦城县殿下村的数十亩稻田里,不同颜色的叶子,在田里排成长宽百余米的“福稻”两字,远远望去,颇为壮观。

  走近了看,但见紫叶稻、黄叶稻和绿叶稻交替杂植。“这叫稻田彩绘。不同颜色叶片的水稻,按规划好的位置种在田里,就‘长’出画儿来了。”村支书张培建边说边领着记者走进稻田。

  “你再看看,还有什么玄机?”

  田间步道纵横交错,田埂上的向日葵和波斯菊迎风摇曳,细看水田里,不少鱼在草间穿游。

  “向日葵和波斯菊花蜜能吸引赤眼蜂——它是水稻害虫二化螟的天敌!这样就实现了生物防治。”张培建笑吟吟地揭开谜底,“在稻鱼共生的农作方式中,鱼能帮水稻除草松土、保肥施肥、控制病虫害,稻草又为鱼儿遮阴蔽日,鱼稻双丰收!”

  “紫叶稻和黄叶稻亩产可达300多斤,做种子卖每斤八九十元;绿叶常规稻亩产1000多斤,按绿色大米卖每斤三四元。”张培建算起了账,“加上田里养的稻花鱼,每亩平均收入一万多块。这还没算稻田彩绘引来游客的消费!”

  “这片田是在‘科技特派员’全程指导下耕作的,不光漂亮,还让稻田生出了‘金娃娃’!”说这些时,张培建嘴角一直往上扬。

  (本报记者 高建进)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