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正文

全国多地汉玉精品荟萃良渚博物院

发布时间:2024-12-20 来源:新华网 作者:冯源 编辑:杨姗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龙纹青玉璧”、江苏徐州博物馆的“金缕玉衣”……从12月19日起,来自全国9省份21家文博单位的175件(组)文物在良渚博物院与公众见面,尽显汉代玉器的风采。

  12月19日上午,观众在良渚博物院观赏汉代“金缕玉衣”。新华社记者 冯源 摄

  此次展览是良渚博物院“玉魂国魄”系列展的第七展,定名为“玉魂国魄: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展出的文物中,有58件(组)为国家一级文物。展出的大部分玉器来自汉代帝王陵园。陵园主人中有汉武帝、汉元帝、汉宣帝、汉成帝等皇帝,以及中山王、楚王、江都王、长沙王、南越王等诸侯王。

  12月19日上午,观众在良渚博物院参观“玉魂国魄: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展。新华社记者 冯源 摄

  展览向观众介绍了汉代玉器的选材、工艺,特别是铁器在当时普遍应用后,对于治玉工艺的影响,也介绍了汉代在玺印、丧葬、祭祀、服饰等各方面对玉器的尊崇。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教授告诉记者,汉代玉器既有对上古玉器传统的承袭,也有独具时代特色的创新,在用料、器类、造型、制作工艺与装饰纹样等方面,都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图为“玉魂国魄: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展上展出的带有“宜子孙”的汉代玉璧。新华社记者 冯源 摄

  “宜子孙”是汉代常用的吉祥祝福语,在此次展览上,有一件来自江苏扬州博物馆的带有“宜子孙”文字的汉代玉璧。徐天进说,“宜子孙”是汉代思想观念在玉器上的反映,希望观众可以从历史、考古、美术史、思想史等角度来观察艺术珍品。(记者冯源)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