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正文

喜迎二十大 学长霞铸忠诚 激斗志建新功——登封市公安局开展“六个一”系列活动 纪念任长霞同志牺牲十八周年

发布时间:2022-04-17 来源:中国经济与法 作者:庞国强 冯雅丽 武露莹 编辑:张琳

  本网河南讯(庞国强 冯雅丽 武露莹 程鹏)在党的好女儿、我们的好局长任长霞同志牺牲十八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巩固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扎实抓好“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主题实践活动,对照“忠诚、担当、奉献、为民”的任长霞精神,进一步提升能力、改进作风;激励全体民警辅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再立新功,凝聚起维护河南登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的磅礴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登封市公安局党委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六个一”系列纪念活动。

  举办一次主题党日

  全局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了“弘扬长霞精神、铸造忠诚警魂”主题党日活动,45个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分批到任长霞先进事迹展览参观学习,重温任长霞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和感人故事,感悟任长霞对党忠诚的不朽警魂和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党员们参观结束后,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通过主题党日的现场教学,大家进一步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打牢永远对党忠诚的警魂。



  参与一次网上献花

  按照疫情防控不能实地祭奠的要求,为方便全国各地的公安民警辅警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任长霞的缅怀和哀思,我局把任长霞的简历、照片、事迹和纪念诗歌,配上专门纪念任长霞的歌曲《永恒的彩霞》,制作成精美的网上祭奠链接,在公安内网和平安登封微信公众号发布,大家可以很方便的学习、缅怀,并在网上献花、留言,寄托自己对英模的哀思。

  参加一次学习座谈

  4月13日,我局举行了“喜迎二十大巾帼学长霞忠诚保平安”座谈会,曾在任长霞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从拼搏、爱民、敬业三个方面回忆了任长霞的感人故事,从女性角度,为年轻女同志诠释了任长霞精神;我局刚刚荣获登封市三八红旗手、巾帼志愿者等优秀妇女工作者,畅谈了自己把任长霞精神融入日常工作,立足自身岗位,干出优异成绩的经验,并表示会继续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新警代表表达了以任长霞精神为镜子、以身边先进为榜样,用自己的新成绩喜迎二十大的决心。



  争当一次警营五星

  为使任长霞精神在登封公安扎根开花结果,2021年3月份以来,我局持续开展了学长霞、见行动、争做“警营五星”活动,根据民警辅警参与的工作、精神状态和取得的绩效,每月评选出爱民之星、执法之星、业务之星、反诈之星和辅警之星各五名。4月14日上午,在我局的“喜迎二十大 争做任长霞式的好民警”警营五星座谈会上,荣获警营五星的民辅警代表讲述了自己对任长霞精神的理解感悟和学习经验,分享了如何将任长霞精神融入血脉、注入灵魂、体现到日常工作中;暂时没有获得警营五星的新警表达了向往英雄集体、向先进学习的斗志和力争早日当上“警营五星”的愿望决心和工作打算。



  参观一次书画展览

  4月15日上午,我局举办了纪念任长霞牺牲十八周年书画展,全局民警、辅警以及子女以书法、摄影、剪纸、绘画等形式表达了对任长霞的纪念和缅怀,再现了任长霞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忠诚担当的使命追求、亲民护民的宗旨情怀、敬业奉献的优秀品质,抒发了以任长霞精神为鼓舞,发挥自身特长,丰富警营文化,讲好公安故事,鼓舞民警士气,促进登封公安再上新台阶的愿望和信心。







  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为表达对任长霞的追思怀念,我局要求全体民警辅警结合“喜迎二十大、忠诚保平安”主题实践活动和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对照“忠诚担当为民奉献”的任长霞精神,紧密联系自己工作经历和岗位实际,采用散文、诗歌、日记等形式,回忆了与任长霞工作生活的感人故事,畅谈了自己对任长霞精神的认识理解,表达了弘扬任长霞精神的决心计划,以及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发扬长霞精神,干好本职工作,优秀作品在公安内网进行了刊发,供全体民警辅警学习交流,再掀学习长霞热潮。

  登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付谦强调:“任长霞作为登封公安鲜亮的精神名片,也是登封公安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生动的精神标杆;学习弘扬任长霞精神,是肩起时代重任、感召公安工作新作为的现实呼唤;是深化为民情怀、推进公安事业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打造过硬铁军、展示公安形象新风采的内在要求;我们将力争涌现更多任长霞式的好民警、好科所队长,使任长霞精神永驻登封公安心田,不断续写登封公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用优异的成绩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

  供稿单位: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