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被业主方起诉的法院传票,“内邓高速”二标段施工方的张经理并不感到意外,正如某标段施工方郭总说得那样:“这样烂到极点的一个项目,发生任何稀奇古怪的事都不算稀奇!”
官方网站“中国裁判文书网”输入以“南阳宛达昕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称宛达昕公司)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显示其自2018年以来已经上网公示的各类有关联判决裁定文书共计130篇!
而这家宛达昕公司就是“内邓高速”的业主方公司,该公司唯一的项目只有这段高速公路的建设及运营维护,这些诉讼也全部围绕着“内邓高速”的施工建设进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究竟是什么一个项目,能够让人如此淡定地称之为“烂到极点”呢?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4年12月24日《东方时空》栏目曝光内容得知:这段《通在纸上的高速路》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和邓州市境内,全长大概90公里,是“沪陕高速”和“二广高速”的主要连接线,在2012年底当地政府就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这条高速公路通车了,但东方时空记者调查得知,直到曝光之日这条高速公路都没有通车,成了半拉子工程,且工程质量让人堪忧!
更好像是为了证明自己说谎一样,宛达昕公司在诉张经理所在的“河南乾坤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乾坤路桥)的理由中清晰载明,乾坤路桥负责施工的项目是“内邓高速”土建工程二标段,合同工期到2012年12月25日,众所周知土建工程在任何施工项目中都只是最初的基础,工程量从来都不是最大的。
“按照合同土建工程是应该在2012年12月底完成的。” 监理公司吕经理说,“可实际上,业主方的工程款从来没有及时到位过,经常拖欠,加上因为高速沿线涉及到群众的征地、占路和务工人员费用等纠纷,动不动都会有被侵权的群众阻拦施工。如此三天两头停工,要是能按时完工才不正常。”
“业主方最困难的时候,找各个施工单位借钱。”提起工程资金紧张程度,张经理这样说,“这么大一个项目,三百万、五百万都借,我们公司就曾经借给宛达昕公司500万用于救急,当时他们还承诺3分利息,最后没有兑现。”
综合知情人透露:“内邓高速”是河南省“十一五”重点项目,总投资36亿多,最早是由天津一家公司投资建设,该公司用2.5亿做抵押,从银行贷款7.5亿后拿着利润退出项目,内蒙古博源集团接手,遂成立了宛达昕公司。
被拿走5亿真金白银的“内邓高速”项目,资金缩水严重,所以才有了《东方时空》曝光内容:“内邓高速”建设单价非常低,加之原材料上涨,制度不规范,为了在承诺日期完工,宛达昕公司赶工异常紧急,肯定保证不了质量,被施工队长称为“挂羊头卖狗肉”。
据称,尽管多方融资借钱,仍不能保证工程正常进行的宛达昕公司,只好用“十年的经营管理收益权”从南阳市交投集团筹得6亿资金,才勉强将工程完工。
“墙内损失墙外找”,在2016年“内邓高速”终于完工通车之后,宛达昕公司开始了大规模的诉讼活动,以“拖延工期”等为由,起诉了大部分施工单位,要求延误工期赔偿,支付“逾期交工违约金”。
“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130篇判决裁定,只是其冰山一角!
“我们是2012年4月份进场,最初分包的是广东水电二局集团的活,后来宛达昕公司直接找到我们,抛弃了广东水电二局集团,直接和我们签订了协议。”张经理说,“像这种业主方单方面违约直接抛弃中标方,和施工单位再次鉴定协议的事儿,我们也是第一次经历。”
无独有偶,和张经理一样遭遇的,还有土建一标等其它标段,其手法如出一辙。
张经理说:“2015年9月,在还没有完工的情况下,另一家公司进场,接替了我们。目前为止,我们的最终工程量决算还没有完成,部分设备还在宛达昕公司没有要回来。”
最终进场的这家公司名字叫“河南省中原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中原路桥),这家公司同样是该项目土建五标段的中标公司。
据《东方时空》曝光内容显示,中原路桥的法人代表冯现伟不但成了土建三标段的“项目主管”,更是“南阳市公路工程处副处长”,由此可见,“内邓高速”项目本身就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
被其它公司强制清退,工程总量无法决算,却能够被宛达昕公司清楚地计算应该支付多少逾期交工违约金,并能够精确到“角”,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至于其它让人不可思议的故事,本刊将继续关注。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热点阅读
热点图文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