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制聚焦 >正文

公安部公布网上侵权假冒犯罪10起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2-11-08 来源:新京报 作者:赵利新 编辑:李红霞

  新京报讯(记者 赵利新)11月8日,新京报记者从公安部获悉,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紧密结合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昆仑2022”专项行动,突出打击重点、深化源头整治,持续依法严打互联网侵权假冒犯罪活动,破获相关案件1700余起,铲除一批制假售假犯罪链条网络,切实维护消费者和企业合法权益,着力营造良好的网络购物消费环境。“双11”来临之际,公安部公布依法严厉打击网上侵权假冒犯罪10起典型案例。10起案例如下:

  1、北京等地公安机关破获侵犯北京冬奥会知识产权犯罪系列案。今年初,北京公安机关破获一起互联网上制售盗版“冰墩墩”“雪容融”案后,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浙江、江苏、福建、陕西、四川、辽宁等地公安机关接续深挖,全面展开侦查工作,先后侦破一批案件,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缴获一批侵犯北京冬奥会商标权、著作权的吉祥物玩偶、挂件、运动服、纪念章等商品,捣毁一批制假售假窝点,关停一批涉案网店。

  2、天津等地公安机关破获盗版中小学教辅图书系列案。今年9月,根据公安部部署安排,天津、黑龙江、四川、山东、湖北、重庆等地公安机关迅速行动,锁定一批兜售盗版中小学教辅图书网店,深挖产供销链条,先后侦破刑事案件1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捣毁盗版书籍印刷、销售、仓储窝点31处,查扣各类生产机器设备79台,缴获盗版教辅图书274万余册。

  3、山西公安机关破获制售假冒品牌电池案。今年7月,山西晋城公安机关根据工作中发现线索,破获一起制售假冒品牌电池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捣毁制假窝点2处,现场查扣假冒品牌电池成品90余万粒及大批制假原材料。经查,犯罪嫌疑人租赁民宅组织加工生产假冒品牌电池,在电商平台开设多家网店,以“厂家直销”“打折促销”为噱头,利用刷单返现、团购拼单等手段对外销售。

  4、山东公安机关破获制售假冒品牌运动鞋案。今年8月,山东济宁公安机关根据权利人企业举报线索,破获一起制售假冒品牌运动鞋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捣毁假冒品牌运动鞋生产、仓储、销售窝点7处,现场查扣假冒品牌运动鞋14万双。经查,犯罪团伙未经权利人企业授权生产假冒品牌运动鞋,利用网络平台直播带货,以“正品尾货”“工厂清仓”等名义进行销售。

  5、江苏公安机关破获制售假冒品牌自行车案。今年8月,江苏苏州公安机关根据工作中发现线索,破获一起制售假冒品牌自行车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彻底摧毁假冒品牌自行车零件制造、加工组装、批发销售全链条。经查,犯罪嫌疑人加工生产假冒品牌自行车,并在电商平台上以“打折供应青少年学生专用车”等名义推广销售,累计制售假冒品牌自行车2万余辆。

  6、浙江公安机关破获制售假冒品牌化妆品案。今年1月,浙江金华公安机关根据工作中发现线索,破获一起制售假冒品牌化妆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捣毁制假售假窝点6处,现场查获假冒多个品牌的化妆品30余万支,半成品及商标标识10万余个。经查,犯罪嫌疑人租用民房设立制假窝点,使用低档化妆品原料灌装生产假冒高档品牌化妆品,通过社交平台招揽客户、推广销售。

  7、安徽公安机关破获制售有毒有害减肥食品案。今年6月,安徽淮南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线索,破获一起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3名,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0处,现场查获一批含酚酞成分的减肥食品。经查,犯罪嫌疑人非法购入酚酞原料药,按照一定配比掺混生产有毒、有害减肥食品,通过线上网络直播和线下加盟店分销牟利。

  8、福建公安机关破获制售假冒品牌服饰案。今年4月,福建厦门公安机关根据行政执法部门通报线索,破获一起制售假冒品牌服饰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5名,捣毁制假窝点3处,缴获假冒品牌帽子、卫衣等服饰5000余件。经查,犯罪嫌疑人设立制假窝点生产假冒品牌服饰,伪造品牌授权书,打着“专柜正品”的幌子吸引消费者,通过直播平台与电商平台网店对外销售。

  9、广东公安机关破获制售假冒品牌手机配件案。今年8月,广东珠海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线索,破获一起制售假冒品牌手机配件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3名,打掉制假售假窝点7处,现场查扣假冒品牌耳机、数据线、电池等手机配件4万余件。经查,犯罪团伙通过开发网上商城APP、运营社交平台公众号等方式,推广销售假冒各类市场畅销品牌的手机配件。

  10、广西公安机关破获制售有毒有害凉茶案。今年8月,广西柳州公安机关根据工作中发现线索,破获一起制售有毒有害凉茶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现场查获成品50万余包及原材料一批。经查,犯罪嫌疑人使用淀粉、咖啡色素等原料,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生产所谓“长寿茶”“清热排毒茶”等有毒有害食品,宣称对治疗中老年人常见的痛风、高血压等病症有特效,通过网络店铺和社交平台对外销售。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