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全省首例“守护身边安全”新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听证+宣告”会议在红岗区检察院举行。不同于以往的是,本次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部分参加人采用“云列席”的方式参与,既严格落实了疫情防控要求,又切实增加了检察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为了确保保安员规范治理专项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红岗区检察院检察长葛少禹多次邀请辖区公安机关召开联席会议,分步骤、分阶段地听取案件办理情况,就取证方向、信息研判及线索移送作出详细部署和安排,为案件的成功办理奠定了基础。
本次“云会议”由红岗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王飞主持,在主会场参加会议的有该院第五检察部案件承办人、大庆市公安局红岗分局法制大队副队长张有为、大庆市公安局八百垧分局法制大队队长全屿峰,还有受邀请参加线上监督评议的人大代表秦超、政协委员王周素和人民监督员王剑。
今年2月起,红岗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在辖区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从业保安员规范治理“守护身边安全”专项监督行动,深入辖区的企业、居民小区、大型商超、学校、娱乐场所等涉及群体性公共利益的单位进行调查走访,对70余名保安员的身份信息进行核查,并通过大庆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安达市公安局、大庆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多家单位调取的几百份证据进行大数据筛查、信息比对,发现部分单位的保安员无资质,部分保安员曾被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且保安人员普遍存在着装不规范、更夫等同于保安员、用“秩序巡查员”规避保安员、以“培训证、技能证”替代资格证等情况。
在专项监督中,发现6起学校保安员持有的保安员资格证系伪造的刑事犯罪线索,该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刑事打击”的办案模式,将犯罪线索通过“办案信息共享、案件线索移送、监督措施联动”机制,移送至刑检部门。刑检部门通过证据审查后及时启动了立案监督程序,并通过与公安机关共同设立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 对该立案监督案件的办理进行了流程监控、全程跟踪、动态监督,在检警的共同努力下,6起伪造保安员资格证书的刑事案件成功破获。
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工厂、居民小区、车站……在这些区域里保安员的身影随处可见,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对于保安员已不限于其作为“守门员”守得住,还要求其转变为“裁判员”守得好。
保安员是社会安防最前沿的中坚力量,是向社会提供安全防范服务,满足公共安全和群众人身财产安全需求的人员,保安队伍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整体水平。
听证会上,承办检察官介绍了保安员规范治理“守护身边安全”专项的案件办理过程、违法线索发现及移送等情况,同时出示了相关证据。与会人员经过全面客观的评议,一致同意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检察机关向行政机关宣告送达了检察建议书。
建议行政机关建立、完善辖区内保安从业单位的服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紧急情况应急预案等制度,规范保安从业人员的服装服务标志及装备管理,做好保安员在岗法律、保安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加强对保安从业人员的管控、教育培训和组织引导,充分发挥保安队伍的辅助作用,积极参与到治安防范的一体化建设中,积极探索符合本辖区区域特色的警保协作模式,实现治安防范的网格化,筑牢公共安全防线。
“‘平安’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百姓亘古不变的期盼,也是群众最基本的民生要求。保安队伍作为社会力量的组成部分,其在公安机关的规范管理下,在社会安防体系和落实疫情防控政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王飞说,“开展保安资质专项公益诉讼监督的初衷即是聚焦保障人民安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更优质的平安供给和更贴心的安全守护满足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为‘平安红岗’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检察产品’,持续提升百姓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热点阅读
热点图文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