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过渡期只剩下4个月,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转型进程备受瞩目。相对于大行、股份行及头部区域银行,多数中小银行受制于自身投研能力、资本、人才等资源劣势,不具备成立理财子公司的条件。这些中小银行的理财业务将走向何方?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未来监管政策或将正式出台“未设立理财公司的银行将无法再新增理财业务,即存量规模将逐步消化”的政策。
早在3年前资管新规出台时,市场主流观点就预判,未来一些小银行的理财业务或走向终结。一些长期依赖委外模式的中小银行,在净值核算、流动性风险管理、投研体系等方面的机制和主动管理能力严重欠缺,在过渡期结束后,其理财业务势必陷入困境。
区域银行自然不甘心放弃自营理财业务。“我们有意愿也有能力开展理财业务,但最终会出台什么政策,具体怎么执行,我们静观其变。”华东地区一家未设立理财公司的城商行资管部业务人士表示,对接下来的具体政策走向非常关注。
“投研体系和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一些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其产品合规性也面临整改。”对于资管业务在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或将退出历史舞台,华北地区一家城商行资管部业务经理也颇感无奈。
根据资管新规要求,27家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应在过渡期后设立理财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其余银行也可选择申请设立理财子公司,也可继续以银行自身为主体开展理财业务。但后者或因无法实现真正独立运作,并不被看好。
一位华东地区城商行理财子公司业务人士认为,一旦中小银行未来退出理财自营业务,监管政策或会有过渡期、控制规模等方面的具体细则出台,监管希望理财业务能实现风险隔离、打破刚兑,这正是成立理财子公司的最终目的。
“基于客户的需求,中小银行不可能放弃理财业务。但如果规模小的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则存在资金、人才、技术能力及监管等方面的限制。如果单家银行申请,未必均能获批,那是否可以整合几家银行的人才、资源,合资成立理财子公司,为各成员行服务?”苏州银行董事长王兰凤此前就合资成立理财子公司提出过这样的设想。
市场人士预判,未来中小银行的理财业务将由资管业务转向财富管理业务,即从自营理财业务、发行自营理财产品,转型到代销业务。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认为,投研能力跟不上,导致中小银行开展的资管业务本质上都被做成了类信贷业务。理财子公司的核心是投研团队和产品净值管理,多数中小银行暂时不具备这些能力。而代销实际上属于零售或财富管理部门的业务,和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关系,这意味着如果不设立理财公司,一些小银行的资产管理部将会逐步萎缩直至取消。
华北地区某城商行资管业务人士认为,即使转型代销业务,仍需要银行具有一定的自营理财能力。“现在确定性机会是财富管理和零售转型,没有产品留不住客户,这是零售或财富管理未来发展的核心。但资管能力不可或缺,如果没有自营理财业务,缺乏专业人才,就不能了解外采理财产品运作机制和投资策略。未来代销也需要懂产品的专业人员和机制来准入。”他强调。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热点阅读
热点图文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