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建造存续时间超过两千年,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系列报道《文化中国行》今天走进万里长城,感受科技助力下古老长城的壮美如画。
金秋十月,有着“天下第一雄关”美誉的嘉峪关与巍峨的祁连雪山遥相呼应,关城内游客纷纷拍照打卡留念;关城外,与城内的热闹喧嚣不同,长城静静地向茫茫戈壁延伸。在嘉峪关长城第一墩附近,长城巡护员正在使用风速仪测量长城墙体底部风速。
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长城保护研究所所长 张斌:这块就是风雪,还有冻融共同作用下,形成一个很深的掏蚀凹槽,可能掏蚀进去20多公分,所以我们通过对它进行日常维护,就是对它进行夯补,它这个墙体的稳定性就好了。
如今,在科技手段加持下,长城的细微变化都会被监测记录在案、精准修复,保护方式正从“抢救性”向“预防性”转变。在山海关,崇山峻岭中,长城如游龙般从崖顶逶迤而下,险峻非常;科研人员通过长期实地调研和筛选甄别,已经找到能有效防止雨水侵蚀的丝状蓝藻、并成功扩培至夯土类长城表面。而激光雷达、红外监测等先进技术,正在和360度成像机器人、无人机巡护监测等设备有机结合,助力长城保护,让古老长城虽历经风霜,依然壮美如画。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研究所副所长 刘文艳:因为长城它修建的理念就是因地制宜,不同的地方就是不同材质,自然消亡,就像人会老去一个道理。所以我们想尊重它原始的面貌,它的修缮秉承最小干预,就是我尽量不动你,尽量不改变你现在的状态,你是完好的就是完好的,你是损毁的,我尽量不让你再发生新的风险就可以了,所以我们认为这样才是对长城最大的尊重,对文化遗产最大的尊重。
巍巍长城横跨15个省份,全长21196.18公里,本体遗存4.3万余处,存续时间超过2000年,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变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2021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颁布实施。在新疆阿克苏,今年建成开放的万里长城最西端乌什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6万人次。在甘肃嘉峪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创新打造长城文化新的表达方式。大漠日落,夜幕下的嘉峪关关城流光溢彩,繁盛喧闹的丝路集市……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一幕幕,在古老城墙上活灵活现,在光影交织中焕发新颜。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热点阅读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