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马知遥、吴文诩)食品药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直接、现实的利益。8月22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开始施行。在此之际,最高法介绍了相关内容起草思路与主要内容。
在内容上,《解释》分19条,对保护普通消费者维权、退款和返还食品药品、代购人责任、小作坊责任、标签说明书瑕疵认定、惩罚性赔偿责任竞合、生产经营假药劣药责任、惩罚性赔偿金基数认定、规制连续购买索赔和反复索赔、惩治违法索赔等作出规定。
消费案虽“小”,牵系大民生。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解释》起草的基本思路是正确处理以下四个关系: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系、保护维权行为和惩治违法索赔的关系、统一规则与依法裁量的关系、民事保护与行政监管和刑事打击的关系。
具体体现在贯彻“过罚相当”原则,规范高额索赔行为;充分保护消费者维权行为同时依法惩治违法索赔,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以生活消费需要为支持购买者惩罚性赔偿请求的条件,明确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并就线索移送、司法建议等民事审判与行政监管、刑事打击的衔接机制作出规定。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热点阅读
热点图文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