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其中,7家地方国有企业入选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200家国企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3月30日《经济日报》)
实体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国企等实体经济更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因为国企等实体经济,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实体强则经济强。近些年来,各地国企坚持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引领,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通过组织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专项行动,不少地方涌现出了一批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力、产业引领力、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的国企,甚至有部分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综合实力达到了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不仅取得了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卫星导航等重大科技成果,而且建成了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等标志性工程,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
进入新时代,虽然我国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但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不仅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现实选择。正如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今年初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表示的,要进一步加强与同行业国际先进企业的全面对标,提升与世界一流企业相匹配的能力。要加快培育行业产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通过世界一流创建示范、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和品牌引领等四个专项行动的深入实施,在不同领域形成百家以上不同层级的典型示范企业。
实体兴,经济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因此,当今及今后一段时期,一方面要进一步巩固壮大国企等实体经济根基,通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积厚成势,厚植发展沃土、强化政策支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锻造新引擎。另一方面,率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不仅是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也国企锚定新时代新征程奋斗目标,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必须牢牢把握、自觉践行的行动指南。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期待有更多的地方把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作为一项战略性、引领性重大任务,加快落实、全力推进。尤其要聚焦实业主业,以市场化方式大力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加快在重要领域和关键节点实现自主可控,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在引领带动我国产业体系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同时,积极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国企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更广泛由全体人民共享。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热点阅读
热点图文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