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正文

全国群众安全感达98.6% 中国成世界上公认最安全国家之一

发布时间:2022-04-23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董鑫 编辑:刘峥

  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首场发布会

  全国群众安全感达到98.6%

  昨天,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改革举措与成效。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景汉朝介绍,政法系统加快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群众安全感达到98.6%,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超过95.7%案件当场立案

  最高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沈亮介绍,人民法院着力破解影响司法公正的难点堵点。2015年5月,法院改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大大降低了立案门槛。据初步统计,全国法院目前能够做到超过95.7%的案件当场立案,长期困扰群众的“立案难”问题已经成为历史。

  此外,针对生效判决“执行难”的问题,2016年至2019年最高法院全力开展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攻坚行动,针对执行工作查人找物难建成网络查控系统,完善联合惩戒体系,公布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限制高消费,倒逼其自动履行。攻克了一批难案和积案,执结案件数和执行到位的金额分别增长105%和71%。加强执行活动的监督管理,实现了全程留痕、规范透明,解决了消极执行、选择执行和乱执行的现象。推行网络司法拍卖,让财产变现变得透明高效,成交率、溢价率明显增长,大大压缩了权力寻租空间,司法拍卖由过去的高投诉变成了现在的零投诉。

  巡回检察将推广至看守所

  长期以来,检察机关对监狱、看守所进行监督,主要依靠设置的驻所检察室。但驻监、驻所的人员比较固化,容易形成一种“熟人社会”,“因熟生懒”、不愿监督的问题时有发现。巡回检察制度是近年来的一项重大创新。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杨春雷介绍,2018年5月,巡回检察制度在山西等地试点。2018年10月,《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将巡回检察制度明确为法律职责。2019年开始,巡回检察制度首先在监狱全面铺开。同时,还在一些省份间开展了交叉巡回检察。到去年底,全国共开展巡回检察4000余次,发现监狱存在的问题3.2万余个,通过提出检察建议、纠正违法意见等方式,纠正问题2.6万余个,并发现了一批违法“减假暂”案件的线索。

  杨春雷表示,在深化监狱巡回检察工作的同时,将于今年下半年全面推开看守所巡回检察工作,并探索对社区矫正机构的巡回检察机制。

  246件刑事错案被追责

  杨春雷介绍,2021年3月起,最高检对2018年以来法院改判为无罪的246件案件启动追责,对错误关押10年以上的22件案件进行挂牌督办,到2021年10月底基本完成了刑事错案的追责。

  他表示,错案追责意义重大,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就是“纠错不能止于国家赔偿,追责必须落到责任主体”,“有权必有责、办案终身制”不是一句空话。

  检察机关明确了检察官、检察长、检委会的权力范围,以清单方式督促检察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责。同时,对司法责任认定和追究、检察官惩戒等进行完善。错案追责也在倒逼检察人员提升办案能力,加强证据意识和程序意识。

  下一步要健全完善检察一体的司法责任追究体系,以倒逼的方式来惩戒违法乱纪甚至犯罪的检察工作人员,最终使他们对法律有敬畏,心存信仰,知道权力与责任共存,防止检察权滥用,进一步整治司法腐败问题。

  发放居住证超过1.3亿张

  公安部副部长刘钊介绍,十八大以来,公安部不断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出了一大批便民利企政策措施。

  在户籍制度方面,2014年以来,全国有1.3亿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21年的46.7%。当前,中西部地区除省会(首府)城市外,基本实现了城镇落户零门槛。东部地区除少数超大、特大城市外,进一步放宽了落户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更加便捷。

  同时,居住证制度实现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截至目前,全国共发放居住证超过1.3亿张,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进一步健全。此外,5项户口迁移和开具户籍类证明“跨省通办”,申办出入境证件“只跑一次”和“全国通办”全面落地。累计办理户口迁移和开具户籍类证明“跨省通办”业务51万余笔,累计签发出入境证件、签注2.6亿多本(张、枚),98.5%的群众只跑一次即可完成出入境证件办证手续,91%的群众完成现场申办出入境证件手续不到30分钟。

  最新公布数据显示,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了4.0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有4.87亿人。刘钊介绍,公安机关先后推出了127项交管便民利企改革措施,涉及车辆登记、驾驶证管理、交通事故处理以及互联网服务等方面。全面推行驾驶证电子化,已发放电子驾驶证1.1亿个,为群众提供在线“亮证”“亮码”服务;全面推行检验标志电子化,向3.7亿车主发放电子检验标志,方便网上申领、查看、使用。会同保险部门推行网上定损理赔等事故处理模式,快速处理交通事故2410余万起,群众线上办事更加便捷。文/本报记者 董鑫 统筹/徐锋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