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记者刘硕)记者20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最高检第八检察厅近日挂牌督办了一批“消”字号产品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药物公益诉讼案件线索。
据介绍,抗(抑)菌制剂作为消毒产品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但是其中违规添加化学药物,则容易引发过敏反应,导致产生耐药菌株、影响水盐代谢等一系列副作用。
前期,最高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在对“消”字号产品抗(抑)菌制剂添加情况进行检测过程中,发现抗(抑)菌制剂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和说明书不符合要求的现象较为普遍。据第八检察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消”字号产品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案件线索既涉及生产者非法添加的违法问题,也涉及行政监管部门市场准入及上市后的监管问题。因此,最高检对此类案件线索督办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下发专门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检察机关要针对相关线索,抓紧调查收集证据材料,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统筹考虑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等方式,多措并举,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追究故意违法、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同时,也要全面梳理办案中反映出来的“消”字号产品生产、检测、监管等方面存在的制度机制漏洞,推动行政机关及时完善机制、堵塞漏洞。对于涉及省级行政监管部门及在全省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线索,各地应当作为省级院自办案件立案办理。
最高检近期还对加强药品安全公益诉讼办案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省级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通过加大自办案件力度,示范引领各地加大药品安全公益诉讼办案力度,将药品生产质量、非法经营、医疗机构用药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办案重点。药品生产质量方面,除持续关注不符合药品安全标准的问题外,重点关注中药饮片质量问题;药品流通方面,重点关注回收药、过期药流入农村私人诊所问题,及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假药劣药问题和网络违规销售激素、麻醉、精神药品问题。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热点阅读
热点图文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