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时讯 >正文

今昔对比,看废弃矿山如何重披绿装

发布时间:2023-03-13 来源:新华社 作者:黄浩铭 陈露缘 覃广华 编辑:李莉

  废弃的尾矿库、采石场裸露地表

  犹如一块块“伤疤”

  有的废弃矿山甚至频频落石

  成为人们不敢靠近的危山

  ……

  2016年以来

  广西加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把废弃矿山的修复

  作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和系统治理中的重要内容

  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重大工程

  一期项目修复废弃矿山约25平方公里

  植树节来临

  让我们看看这里如何重新披上绿装

  危险废弃矿山变成搬迁群众“后花园”

  隆安县宝塔新区的点灯山

  曾是一座石灰岩石料矿山

  开采结束后山体上岩石裸露、落石频频

  成了人们不敢靠近的危山

  2019年当地启动点灯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危岩治理、山体修复、植被恢复……

  修复面积约9.5万平方米

  如今点灯山成为附近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居民休闲的“后花园”

  既为搬迁群众提供了活动空间

  又实现废弃矿山的可持续利用

  尾矿库上建起了足球小镇

  距离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

  约20公里的贺州足球小镇项目

  原为3座荒废了20多年之久的尾矿库

  为消除尾矿库安全隐患

  修复废弃矿区生态环境

  贺州市提出将尾矿库建成足球场的想法

  2017年7月足球小镇项目正式开工

  经过5年施工

  项目一期已基本完成

  建成了30多块11人制标准足球场

  和7人制足球场

  先后承办全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超级联赛

  和中国足球协会杯赛等活动

  废弃矿区荒废地变成

  “颜值”与“价值”并存的美丽梯田

  当下贺州可达山是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是废弃矿区的荒废地

  2018年广西贺州可达山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正式实施

  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土地整治、增减挂钩

  新增耕地约1.8平方公里

  为项目用地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

  也有效利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采石场摇身变成矿坑花园

  南宁市邕宁区八尺江畔

  曾经黄土裸露、尘土飞扬的采石场

  如今摇身变成矿坑花园

  2016年设计团队对废弃采石场

  进行多样化、创造性的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

  通过利用现有的矿坑崖壁、峡谷、深潭、工业遗存设施等资源

  采取科学修复方式

  形成生态恢复与自然体验交融

  场所记忆与地域特色共生的矿坑花园

  成为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举办地

  现在则是市民和游客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类似的生态修复成功案例

  在广西多地持续上演

  “十四五”期间

  广西将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59平方公里

  不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

  记者:黄浩铭、陈露缘、覃广华

  通讯员:黄尚宁、陆华治、冯滟媛、林瑶

  技术支持:密雅琪

  编辑:陈倩、邱星翔

  卫星影像由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自然资源广西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提供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