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媒体报道,中国国宝级瓷器“汝瓷”竟被大英博物馆错认成韩国“炻器”。
1928年,纽约收藏家帕西瓦尔·大卫爵士成为盘子的第一个买家。随后,在20世纪70年代,学者们一致认定这个盘子产自韩国。几经周转,盘子便落到大英博物馆手中,自然而然地标上“产自韩国”。
近日,世界著名的中国陶瓷专家里贾纳·克拉尔(Regina Krahl)推翻了这个结论。克拉尔的最新分析表明,这个盘子是罕见的汝瓷。
为了验证事实真相,克兰菲尔德法医研究所的专家对这个盘子进行了非破坏性X射线荧光分析,并将其与真正的汝窑的扫描结果进行了比较。他们意外发现,盘子的微量元素等与真品相匹配,是正宗的汝瓷。
随后,大英博物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在声明中表示,这件绿色釉面工艺品最初被认为是韩国产的,但实际上是如今现存不到100件的汝瓷器物之一,产自中国。
据悉,汝瓷的天青釉色是一种复合釉色,它是由汝州本地含有多种元素的天然矿物釉料,传说中的玛瑙入釉,在高温烧制后,在还原气氛中产生窑变,最终浴火而出,因有窑变不可控因素,汝窑色泽深浅不一。
汝瓷断烧800余年,复烧最大的问题,第一是由于战乱,北宋时期的烧制使用釉土无法找到。第二是烧成方式失传,无法破解窑变呈色之谜,陶瓷烧制要经过几十个小时,什么时候到什么温度,什么时候升温什么时候挺火,非常有讲究。另外,汝瓷的审美还包括香灰胎,只有汝州本地的瓷土和失传的配方,配合相应的烧成温度,才有这个效果。
而所谓的炻器,是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一种陶瓷制品,原料主要是石器土或非耐火的火泥。多为棕色、黄褐色或灰蓝色。特点是坯体坚硬、成本低、生产原料产地广泛等。
为响应中央号召,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为促进行业发展,牵头成立了【国家工艺美术平台】关注,获取更多行业信息……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热点阅读
热点图文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