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品牌-科技 >正文

“深海一号”完成首次超深水海管清管作业

发布时间:2023-08-21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操秀英 编辑:刘铮

  中国海油8月20日宣布,“深海一号”大气田顺利完成投产以来的首次海管清管作业,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超深水海管清管作业取得圆满成功,对保障超深水气田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和能源供给、进一步推动我国海洋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大意义。

  “深海一号”大气田采用“超深水水下生产系统+半潜式生产平台”模式开发海洋天然气资源,在水深1500米海域分东、西两个区域部署水下生产系统,并通过海管连接水面和水下生产设施,高峰年产气量超过30亿立方米。“海管被称为‘海上油气田的血管’,保障海洋油气平稳输送的同时,有可能出现‘血栓’阻塞或‘斑块’腐蚀等问题。”“深海一号”气田生产监督张宝表示,为保证海管的安全畅通,海上油气田会定期开展清管作业,清理海管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沉积物和积液,同时检测管线内部情况,在业内俗称“通球”。

  张宝介绍道,“深海一号”气田设计部署了3套海管“通球”装置,分别用于实施气田东区、西区内部生产设施海管和外输海管的清管作业。本次实施的超深水海管清管作业仅针对气田内部生产设施海管,“通球”总里程超过100公里。

  “天然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极易形成水合物,因此超深水气田海管在输气过程中会出现管线‘冰堵’现象,让清管作业‘卡球’的风险急剧增加。”“深海一号”气田总监李治表示,实施超深水气田海管清管作业的难度远大于浅水油气田,中国海油技术团队从技术原理入手,结合超深水气田实际制定了完整的技术应对方案,确保每一种作业风险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据了解,经过对本次清管作业产出物的分析,中国海油技术团队认证“深海一号”气田生产海管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与设计预期相符,再次验证了我国首个超深水气田水下设施设计与质量的可靠性。(记者 操秀英)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