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品牌-科技 >正文

新兴铸管武安本级:将精益管理与降成本深度融合,助推企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2-09-14 来源:中国经济与法 作者:王玉坤 编辑:李红艳

  本网河北讯(王玉坤)当前,地缘政治风险高企,内外部环境严峻,“高产能、低需求、强竞争”的市场态势对钢铁企业造成了极大影响。对此,新兴铸管武安本级认真贯彻落实集团、股份年中会议精神,开展了“抓市场、控风险、调结构、降成本”“降本增效克时艰、改革攻坚谋发展”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而随着精益管理的广泛开展,“谁精益、谁受益”逐步成为共识,其消除一切可以避免的浪费的核心思想更与降成本不谋而合。

  对此,武安本级精益办第一时间将降成本融入精益管理各项工作,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在月度改善、TPM、SOP等模块任务中定目标、明奖惩,并结合任务完成情况定期开展评比,有效发动广大干部职工以降本增效为切入点和目标点,积极寻找身边“人、机、物、料”的改善契机,将精益思想与提升设备、工艺、操作水平等方面有机结合、力求实效、争创成绩,与公司同心并向、共渡“难关”。7至8月武安本级改善提案总数3598条,其中降本增效类提案累计创效达406万/年。

  锚定问题、结合实际、多措并举,各部门精益工作有序开展

  作为武安本级精益管理一期试点单位,铸管部新一区争当“精益降本领头雁”,以部门精益周例会、优秀改善提案发布会、精益工具转训等方式凝聚降本硬实力。一区后线作业区改善攻关团队针对布料车短周期出现磨损密封不严漏料现象,以精益思想多方探讨、论证实践,通过修改程序改进螺旋给料方式,增加一套PLC控制站和后退停止限位,使布料车后退到位后布料车螺杆泵反转。改善后每斗漏料减少150kg,每年可节约水泥沙浆1000吨,年可节约备件2套、节约成本达35万元。

  随着炼铁部1#2#烧结机产能增大,日落地烧结矿逐步增高,易对高炉生产造成影响。对此,炼铁部攻关小组通过人机料环法测六个维度总结出19条影响因素,并结合生产实际制定了稳定布料矩阵、缩小硅偏差、严控入炉质量三项改善方案,通过加强入炉实物质量检测、优化人员操作水平、坚持中心和边缘两道气流,最终实现了硅偏差降低0.029,铁水提产年效益可达200余万元。

  精益无止境,改善勇争先。动控部7至8月降本增效类改善提案总数居本级首位,这得益于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走向一线调研、紧盯一线改善、促进一线提升,形成了涵盖发电、制氧、电力、空压风、水系统等9大方面88项的具体举措,并落实时间节点和责任人,为部门梳理了清晰的改善提案思路和方向。

  站得出来、看得出来、但得起来,全员开启精益降本“大会战”

  职工是改善最基础的单元,在武安本级精益办组织统筹下,各部门积极发动广大职工参与精益降本,呼吁职工一切改善以反浪费为出发点、以解难题为着力点,在攻关过程中寻找降成本的利润点。同时,各部门精益负责人对提案成果进行验收评估,根据实际考评对改善团队或个人给予一定奖励。真正把“谁精益、谁受益”落到实处,进一步实现职工与企业双赢。

  铸管部三区后线副作业长、党员段海彪勤于以精益思想审度工作,在日常检查中,他发现新线破袋机采取人工上料,既增加职工劳动强度又影响生产效率,且小包装的高铝水泥袋易造成残留浪费。对此,他扎在现场认真勘察总结破袋机上料情况,提出了改变上料方式,化繁为简去除上料皮带、滚筒筛网、破袋铡刀等设备,采用吨包装水泥袋上料的改善措施,改善后每月可避免高铝水泥浪费1吨,年可节成本15万余元。

  轧钢部一轧团支部书记、工程师杨亚召在精益管理工作中走在前干在先,工作中,他认真落实“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针对前期12螺生产稳定性差、成品顶管事故率高、职工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他结合精益改善大力推行工艺标准化,通过严格规范工艺料型,优化生产工艺,装配轧辊全数打表检测等措施,有效解决了成品连接杆稳定性差、成品材月牙不正脱槽等问题,改善后12螺影响生产时间较前期降低200分钟,同时也节省了车间电耗和轧辊消耗,年增效达60万元。

  动控部维修班骨干尹立忠深知,抓住身边“不显眼”的“不合理”,小改小革也很重要。他发现无密封自吸泵在输送高炉煤气水封水时,由于水封水具有腐蚀性,会损坏自吸泵叶轮、外壳等部件,而以往处理方式为整体报废,十分可惜。他将已经报废的水泵进行拆卸,将功能较好的零部件清洗打磨后分类存放,对损坏的水泵开展自主维修,三季度以来共修复无密封自吸泵5台,节约设备采购费用5万元。

  寒识松柏立冬雪,霜川弭尽始到春。下一步,新兴铸管武安本级将深入推进精益管理各项工作,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以精益思想破难关、以实际改善降成本、以管理提升增效益,全力确保年度预算目标完成,在高质量发展大潮中披荆斩棘、破浪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17600944777。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