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济观察 >正文

坚守初心 无私奉献的“老黄牛”

发布时间:2022-02-18 来源:中国经济与法 作者:王猛 编辑:张琳

  本网讯(王猛)张合宾,男,汉族,生于1970年10月,河南省荥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教导员,他从警三十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郑州市优秀政法干警、任长霞式的科队所长等荣誉称号。三十年从警生涯风雨兼程,无论走到哪里,在哪个岗位,张合宾总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深山里的一面旗帜

  浮戏山环翠峪,位于郑州西南,荥阳、新密和巩义三市交界处,是荥阳市最偏远的乡镇。1996年6月,张合宾从荥阳市看守所调到当时的庙子派出所工作,从一名普通民警成长到派出所所长,一干就是七年。七年的光阴,他用脚丈量过环翠峪每一寸土地,走遍了辖区的山山水水;他带领群众开展群防群治,达到夜不闭户;他始终把群众当亲人,为民服务不讲条件,很快得到了父老乡亲的信任和认可,群众对待他就像对待家人。辛勤耕耘必将换来丰厚回报,张合宾担任所长期间,当时的庙子乡连续多年实现零发案、零投诉、零上访,时任郑州市公安局局长到庙子乡调研工作时曾感慨:“这么一个偏远的派出所,所容所貌如此整洁,社会治安如此稳定,警民关系如此融洽”。庙子派出所在他担任所长期间,被河南省公安厅命名为荥阳第一个“二级派出所”,成为郑州公安系统的一面旗帜。

  

  经济发展的守护者

  2003年5月,张合宾调任城关派出所所长。做为全国闻名的“建筑机械之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关乡的治安管理也面临新的课题,当时频发的盗窃案件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安全感和满意度也有所下降,对一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张合宾决心迎难而上,尽快改变现状,他带领民警认真梳理辖区近年来的盗窃案件,逐案进行分析研判,仔细寻找蛛丝马迹,通过大量艰苦的工作,成功破获了一个流窜在荥阳、巩义、上街三地的盗窃团伙,一举抓获违罪嫌疑人29名,破获系列盗窃案件54起,有效打击了盗窃犯罪的嚣张气焰。之后又连续破获系列盗窃变压器案件、系列盗窃大货车柴油案件等一大批有影响的盗窃案件,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40余人。为了辖区长治久安,张合宾动员干部群众,成立多支义务巡逻队,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迅速扭转了治安形势,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他任职所长期间,城关乡派出所综合效能一直名列前茅。

  

  巡逻防控的织网能手

  2010年5月,张合宾调任荥阳市公安局特警大队教导员。为实现精准防控的目标,他从辖区治安形势和特点寻找巡防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坚持“以防为主,以打促防”的工作思路,最大限度屯警街面,提高街面见警率、民警管事率,压低可防性案件发案率,织密了平安建设的“防护网”。他紧盯街面多发性案件,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盗窃电动车案件,仅2019年,张合宾带领民警抓获盗窃电动车嫌疑人25名,追回被盗电动车34辆;他积极摸排线索,打击涉毒违法犯罪,全年抓获吸毒人员43名。在张合宾担任特警大队教导员的11年间,荥阳市公安局特警大队在郑州市县市序列社会面巡逻防控工作中,年年名列前茅,多次夺得第一名的桂冠,连年被评为先进单位、优秀党支部。由于措施严谨、成效显著,张合宾主导的智慧化巡防工作经验被河南省公安厅在全省推广,郑州市公安局大巡防工作现场会在荥阳召开。

  抗汛防疫的排头兵

  2021年3月,张合宾调任交警大队教导员。7月20日,荥阳连降暴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张合宾根据局党委部署,迅速集结警力,奔赴救灾一线,他带领民警疏导道路交通、清理塌方土石、救援被困人员、转移受灾群众,仅7.20当天,他带领民警救助抛锚、落水车辆17辆,转移被困群众54余人。洪水刚刚退去,疫情接踵而来,张合宾立足本职岗位,强化责任担当,身先士卒,每天奔忙于30个疫情防控卡点之间,他带领民警,一起查问题,想办法,找对策,确保每一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8月12日,张合宾妻子刘军霞急性阑尾炎发作,需要住院治疗,而他正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妻子住院五天,他无暇去看一眼,大夫觉得奇怪,就问刘军霞:“你住院都这么多天了,咋没见过你爱人”?刘军霞说:“因为疫情,他被隔离到外地回不来了”。

  三十年白驹过隙,三十年枕戈待旦。三十年中,张合宾坚守初心,践行誓言,为公安事业奉献青春,是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