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召开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视频会议,研究部署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
会议认为,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统筹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传承,保护中华民族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了解,今年是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10周年。2012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取得显著成效。6819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实施了挂牌保护,52万栋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3380项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各地积极在保护基础上推进活化利用,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脱贫攻坚,带动了乡村振兴,增强了文化自信。
会议强调,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还面临村庄“空心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待完善、特色产业发展不够和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困难和问题。在2020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遴选10个市州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的基础上,2022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遴选40个县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将形成一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路径和方法,总结可复制推广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经验和模式,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机制,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可持续发展。
会议要求,相关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认真组织实施示范工作。各示范县要落实主体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示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尊重乡村发展规律,注重地域特色,尊重文化差异,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示范目标任务。要坚持县域统筹,积极引导设计下乡,整合政策资源和社会资金,盘活乡村特色资源,形成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方法路径,为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记者 王仁宏)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热点阅读
热点图文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