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消息,标普下调绿地控股集团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至“B+”,长期发行评级至“B”,展望均为“负面”。这已经不是本月第一家被评级机构下调信用评级的房企。
今年,房地产行业迎来了持续升级的金融监管,房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融资还债双重压力。为走出“阵痛期”,100家典型上市房企中,近半数都在今年上半年采取了降负债手段,更有44家房企实现有息负债负增长。
多家房企信用评级被下调
公开消息显示,标普将绿地控股集团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BB”下调至“B+”,将该公司担保的高级无抵押票据的长期发行评级从“BB-”下调至“B”,并将绿地香港的长期发行人评级从“BB-”下调至“B”,评级展望均为“负面”。
对于下调评级的原因,标普给出的理由是,绿地控股集团在境内和境外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均不通畅。标普预计,在未来12个月,即使其各阶段去杠杆目标不断实现,融资难问题也不会显著改善。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0月以来已有超过10家房企被评级机构下调信用评级。其中,标普近日接连下调了中南建设、富力、恒大的评级;穆迪下调了当代置业、新力控股的评级;惠誉下调了鑫苑置业的评级;中诚信国际接连下调了花样年以及阳光城的评级。
记者注意到,偿债压力较大是评级机构给出的共同原因。以当代置业为例,10月11日,当代置业发布公告称,正在寻求将一笔于10月25日到期的2.5亿美元、票息12.85厘优先票据,延期至明年1月25日。为支持企业发展、提振股东信心,当代置业同步公告,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控股股东张雷和总裁兼执行董事张鹏,有意提供合共约8亿元的股东贷款,并预期于未来两至三个月内完成。
房企面临融资还债双重压力
从多家房企被下调信用评级到房企股东自掏腰包,其不容忽视的大背景是,为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央行于今年加强了对房地产行业的金融监管,严格房地产企业“三道红线”管理和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
持续监管下,房企面临着双重的压力。一方面,融资规模大幅收缩。据CAIC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10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额为10919亿元,同比下降21%。其中,第三季度的融资额为2872亿元,同比下降38%,创下201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另一方面,据CAI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200家核心房企境内外债券合计到期规模超800亿元,其中境内债券到期约647亿元。考虑到12月也是房企境内债券到期比较集中的月份,预计四季度行业偿债压力仍将增大。
新环境下半数房企降负债
“快点,快点,再快点!”多年来习惯于高杠杆、高周转的房地产行业,如今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当下行业内很多快周转的高杠杆企业陷入困境,意味着行业整体趋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要开始由赚快钱转向赚慢钱。”京投发展总裁高一轩向记者说。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常务理事丁祖昱也提出,基于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房地产行业整体融资环境还将保持收紧态势,房企将继续去杠杆,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底线。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梳理了100家典型上市房企的财报数据后发现,今年上半年,近半数房企都在采取各种手段降负债,新增有息负债缩减的上市房企就达到44家,力度最大的几家缩减规模均超过100亿元。
诸葛找房一位分析师表示,多重政策管控下,促使房企积极调整债务结构,构建企业债务安全边界。短期内,房地产行业将迎来“阵痛期”,不排除未来一段时间内部分资金面堪忧的房企将会被踢出赛道。但同时,行业也将由此前的高速发展迈入有质量的发展阶段,能者居之,从而迎来管理红利时代。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热点阅读
热点图文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