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桌面下载| 邮箱登录| 论坛注册| 人员查询|
您的位置 首页 > 地产经济 >正文

挂羊头卖狗肉“车创•南京创新港”项目涉嫌改变土地性质违规销售

发布时间:2021-09-11 来源:二三里资讯 作者: 编辑:张君

  日前,二三里资讯接南京市六合区经济开发区群众反映,位于南京市六合区火炬路与经七路交汇处的“车创•南京创新港”项目挂羊头卖狗肉,利用工业用地建设所谓的“厂房”分割后以“招租”的名义进行销售,涉嫌变相改变土地用途,厂房变成商品房,涉嫌违规销售。


  9月5日傍晚,在反映人的指引下,二三里资讯来到该项目的现场。只见桔红色的大门上写着“车创•南京创新港展示区通道”,穿过通道左拐进入一幢刚建好的多层“厂房”一楼,这里就是该项目的展示区。

  一位清洁工说,售楼人员刚走,想买房可以先去看一下,走进展示区,只见墙上挂着该项目的区位图,“园区优势”、“产业定位”、“基础资源”、“项目概况”等宣传资料,墙上还写着一些入驻企业的名称,中间一个小沙盘上标注着各个所售楼的位置,旁边搁架上放着一叠叠户型图等资料,这里与其它售楼部如出一辙。

  在一个叫“中工招商网”的主页上“车创·南京创新港”项目的销售宣传介绍的非常详细,上面记载“……两证齐全,50年工业产权,可按揭,产品为三层分户,五层分层……”

  。在这个网站上还留有联系方式:13776631****,联系人,刘某祺。

  二三里资讯以个人买房者的名义拨打了这个电话,接电话的女业务员并没有询问购买者的身份是个人还是企业,并说让其同事联系我们,后来一个1732792****的手机号联系,自称姓陈,殷切告诉记者,目前面积还有643平米的,每平米4000多元,约见后再说进一步的优惠。在介绍销售项目时同样并未询问是企业还是个人购买等情况。

  二三里资讯通过网上了解到,此前就有群众举报该项目在没有预售许可证情况下,已经打着“招商”的幌子公然销售,涉嫌违规,并且官方媒体还曝光了“车创•南京创新港”涉嫌违规销售的劣迹。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六合分局的一名姓吴的科长说“南京市的规定,厂房可以办证,可以销售,厂房的销售是专门针对工业企业的,不卖给个人,如个人买了园区也不会给他们办证”。据记者了解,该项目的实际的情况根本不是定向对工业企业销售,无论是企业或个人,该项目的销售人员都是来者不拒,与一般的商品房销售如出一辙,已严重背离园区工业企业招商的初衷,变相的房产开发行为,也改变了土地用途。

  “车创•南京创新港”项目的销售经理倪某表示,一般销售要求都很规范,但有些业务员因水平原因没说清楚的情况也是有的。但倪某矢口否认了中工招商网上对该项目的销售宣传,也否认了有姓陈的女姓业务员。中工招商网对该项目的宣传介绍和联系电话,一直都在网上挂着,一些客户就是通过该网站上留的电话买到了房子,是倪某有意撒了谎,还是中工招商网与该项目真的无关系,涉嫌虚假宣传和诈骗,倪某的说法更显得扑朔迷离。中工招商网对项目宣传介绍的很详细,还留有电话,且宣传网页长时间存在,项目方既没有发现,也没有打假,而任其骗人,这很不合逻辑。倪某听到这一情况时的反映也很耐人寻味:仅仅急着撇清关系,却没有考虑打假和揪出诈骗者的问题,令人费解,更使群众反映的情况迷雾重重。

  法律专家认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非法改变土地使用用途,是违法行为,应予纠正,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而以工业用地的性质盖成房子对外销售,实际上土地的性质已发生改变。如南京市确有如此规定的地方法规,而相应的工业用地并未作专门的建厂之用,既改变了土地用途,也已违反了上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何况该项目任意销售给不特定的企业和个人,也同时违反了南京的地方规定,倪的说法无论如何也不能自圆其说。

  9月8日下午,记者就该项目利用工业用地建房销售相关问题再次采访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六合分局,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六合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在登记了相关信息后,称后续将进行回复。但截止发稿,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六合分局并未就相关情况进行回复。

  对“车创.南京创新港”项目的相关问题,二三里资讯将持续进行关注。

  华商报记者 郝锦龙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与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归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网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与法》。如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作品,请致电:010-65776990。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经济与法)的稿件作品,均转载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互联网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投稿邮箱:zgjjyfw@163.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广告报价|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10—2022 经济与法  www.zgjjyf.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邮箱:zgjjyfw@163.com 《经济与法》版权所有,未经合法授权禁止复制、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12022782号-3  公安备案: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58号